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博物館:

讓文物“活”起來 把故事講精彩

本報記者 郭青
2022年05月19日09:54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文物“活”起來 把故事講精彩

5月17日,陝西歷史博物館展出的文物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本報記者 杜瑋攝

5月17日,游客在西安博物院欣賞文物。 本報記者 杜瑋攝

燦若星辰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文明的金色名片,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國故事的講述者。“五一”假期,新落成的陝西考古博物館網上預約爆滿,陝西歷史博物館一票難求……到博物館“充電”已經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近年來,陝西在“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方面舉措不斷,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文物熱。各大博物館也主動迎合社會需求,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展陳水平,讓一件件文物“活”起來。

全國首家

陝西考古博物館開館的“高光時刻”

4月下旬,陝西考古博物館迎來了開館的“高光時刻”。參觀者有的傾心於西周車馬,有的鐘情石峁遺址,有的青睞李倕冠飾……雖然每個人對於文物的關注點都不太一樣,但徜徉在陝西考古博物館裡,人們都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

據陝西考古博物館展覽形式方面的負責人胡小玉介紹,為了展示文物在空間表現上的更多可能性,博物館採用數字技術對考古場景進行了精確還原。比如,為了展示氣勢恢宏的石峁遺址,博物館採用3D打印的等比例縮小模型來展現城防設施、宮室建筑、大型墓地、手工業作坊遺跡,還結合場景復原了一段“石牆”。參觀者置身於這些場景中,可以從石峁人的角度去觀察石雕在石牆上的具體位置,更好地理解它們的功能。在開放展示的場景中,感受獸面紋、龍紋、人面紋、虎紋帶來的視覺震撼,聽講解員介紹“過去建筑學專家認為纴木的運用最早始於漢代,石峁纴木的發現,將此技術的歷史提前了一千多年”,參觀者可以想象,千年以前,石峁人就已經懂得如何利用這些相當於“混凝土中的鋼筋”的木材。

“寶貝扎堆,不虛此行”是絕大多數觀眾在4月28日至29日參觀完陝西考古博物館的感受。網名“望山”的觀眾說:“寶貝太多了,隻看了三分之一就閉館了,時間不夠用啊!”

4月27日,上官婉兒墓志首次向觀眾展出的消息迅速刷屏,該墓志也成了開館首日觀眾必看的文物之一。與其相鄰的羅婉順墓志,是書法大家顏真卿的早期作品,同樣吸引了大批游客。兩方墓志的展櫃前,參觀者絡繹不絕。第一展廳內,一對在西安定居數年的香港夫婦仔細觀看著眼前的文物,他們對陝西考古博物館開館期待已久。透過文物,他們看到了中華文明史,尋找到了中華文明的源與流。

四級體系

實現陝西博物館服務人群全覆蓋

陝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素有“天然歷史博物館”之稱。作為名副其實的文物大省,這裡的每一次重大考古發現都格外吸引眼球。隨著現代傳播方式的快速發展,考古成果展示屢屢成為熱搜,社會公眾對於考古的關注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熱切。

陝西的西安、咸陽、延安、榆林、漢中、韓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黃陵、鳳翔、乾縣、三原、蒲城、華陰、城固、勉縣、府谷、神木、佳縣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省平均每11.7萬人擁有1座博物館,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賈強說:“‘十三五’期間,陝西博物館數量顯著增長,省文物局登記備案的博物館、紀念館共有329座,較‘十二五’期間新增76座﹔近百家博物館被授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小學研學旅行基地、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等稱號﹔全省博物館年均接待觀眾5000萬余人次。”

優良的秩序、優質的服務讓參觀者關注博物館、走進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匯聚了近10年陝西主要考古發現成果的“陝西古代文明”展覽,不僅展出了超過3000件難得一見的精品文物,還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讓觀眾在觀賞文物過程中觸摸歷史,直觀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例如,其展出的兵馬俑不是“灰頭土臉”的樣貌,而是在現代科技手段的輔助下,再現了2000多年前的斑斕色彩,給人以極大的視覺震撼。

利用豐富的館藏文物,全省年均舉辦各類思想性與藝術性相融合的陳列展覽近800個,推出“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漢唐長安她生活”“半坡遺址和半坡文化展”等系列出省交流展覽200余場次,構建起具有鮮明陝西特色的精品巡聯展體系。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3個陳列展覽在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中獲獎,19個展覽入選國家文物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

《“十三五”期間陝西博物館事業發展報告》提到,“十三五”期間,全省博物館基礎不斷夯實,布局不斷優化,科學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影響力及國際傳播力不斷提升,全省博物館事業發展成效顯著。西安碑林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等的新建、改擴建項目進展順利,銅車馬博物館建成開放,陝西考古博物館建成開放﹔安康、渭南、銅川等地的市級博物館也相繼建成開放,各市級博物館引領帶動、區域協同、均衡謀篇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全省以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博物館為主體,非國有博物館為補充,主體多元、類型豐富、功能完善、主題鮮明的四級博物館體系基本建成。

“雲上博物館”

互聯網上的別樣風景

在博物館,人們可身臨其境地體會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宏偉和深邃,近距離感受文物的魅力。在互聯網,人們可借助“雲端”,足不出戶地了解陝西博物館裡的國寶重器。目前,陝西數字博物館已完成144家數字博物館網絡虛擬館、145個專題講座、900多件文物介紹等數字化項目,豐富的數字化展示利用成果為豐富民眾文化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

近年來,逛“雲上博物館”已經成為人們游覽博物館的新方式。陝西各大博物館利用官網、微博、微信等平台推出博物館全景展示、數字展廳等“雲展覽”,以及科普講座、雲游博物館、直播連線活動,讓公眾足不出戶就可以“雲端漫游”,更“近”距離欣賞文物,擁有不一樣的博物館參觀體驗。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在互聯網技術的加持下,全省各博物館依然能“閉館不閉展、謝客不怠客,服務不缺位、精彩不缺席”。

陝西歷史博物館舉辦的天貓掌上博物館、國家文物局“5·18文創節”等直播,累計觀看量500余萬人次。西安碑林博物館參加淘寶“博物館雲春游”直播活動,開播當天便創造了在線收看超過200萬人次的紀錄,觀眾反響非常熱烈。2020年,西安碑林博物館開始常態化直播,全年直播40余場,全年累計觀看量超1000萬人次。2020年10月10日,漢景帝陽陵博物院成功舉辦“漢風無極”博物館之夜活動,150余萬人次的網友在線觀看網絡直播。

(責編:白鴿、王晴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