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貧困地區兒童缺乏早期養育和教育的現狀,2019年,“慧育中國:山村入戶早教計劃”試點項目落地我省寧強縣,成為該項目在我國的第10個試點縣。“慧育中國”項目的落地開花,讓更多山村孩子實現了有質量的啟蒙教育——

送你一朵小紅花

記者 李旭佳 通訊員 靳倩倩

2021年01月16日08:26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送你一朵小紅花

在寧強縣鐵鎖關鎮劉家壩村村級育嬰輔導員李敏(右)的輔導和媽媽的陪伴下,曾經膽怯的高語瑄變得活潑開朗。 本報記者 李旭佳攝

寧強縣高寨子街道辦鎮級督導員們展示給孩子們准備的教具。 本報記者 李旭佳攝

有這樣一群孩子,長期生活在大山裡,偏遠、交通不便,認知、運動、語言、社會性情感等明顯落后於城市長大的兒童。家長教育孩子觀念薄弱,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孩子們滿眼寫著想要得到優質教育的渴望。

還有這樣一群人,她們都曾是“待業寶媽”,通過專業培訓化身為育嬰輔導員,用腳步“點亮”了鄉村早教這盞燈,讓更多大山裡的孩子看見了世界,讓更多家長懂得了科學養育。

裝在“神奇口袋”裡的秘密

1月7日,寧強縣飄著小雪,寒風凜冽。

在鐵鎖關鎮劉家壩村,一接到育嬰輔導員李敏的電話,2歲半的小姑娘高語瑄便牽著媽媽的手站在村口等待李敏的到來,小臉凍紅了也不回屋。

小語瑄知道,隻要李敏一來,准會帶來裝有各種各樣玩具的“神奇口袋”,平時冷清的家裡就會變得有“熱氣兒”。

“在城裡,這個年齡的小孩都上早教班了,但我們沒條件。”對小語瑄的媽媽而言,長期居住在山裡,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每天都要務農和照顧兩個孩子,她實在不知道該怎樣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看著孩子一點點長大,無數個日日夜夜,小語瑄的媽媽心裡隻有無奈、心酸和自責。直到一年前,她帶著小語瑄加入了“慧育中國”項目,有了專屬的家教育嬰輔導員。

“我女兒以前很膽小,不愛笑也不敢和陌生人交流,現在像變了個人似的。”小語瑄的媽媽告訴記者,自己做夢都沒想過,有一天能讓孩子在農村家裡免費享受到科學的早教課程。

第1次、第30次、第49次……隨著家教次數越來越多,從抵觸到欣然接受再到興奮期盼,曾經羞澀的小語瑄“不見了”,讓人覺得越發可愛。

“沒接觸這個項目前,我總愛吼孩子,氣不過還會打孩子。現在每周跟著老師上課,學會了很多科學的教養方式。”小語瑄的媽媽高興地說,“慧育中國”項目改變了孩子和她這樣的“留守媽媽”,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令小語瑄媽媽贊不絕口的“慧育中國”項目,是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國家衛健委婦幼健康服務司在我國農村地區合作開展的,一項結合養育指導及營養干預的6至36個月兒童早期發展項目。該項目旨在通過改善農村幼兒與其看護人的互動質量,探索適合中國農村兒童早期發展干預模式,並採用科學的評估方法,為兒童早期發展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據。

“這個項目對幼兒綜合發展和生長發育產生了良好的促進效果。”寧強縣“慧育中國”項目縣級總督導王雪梅告訴記者,貧困地區幼兒認知、運動、社會性情感等領域發展水平明顯低於城市地區,改善家長的教養模式和家庭的教育環境迫在眉睫。

“生命最初的1000天是幼兒發展的‘機遇窗口期’,這期間的養育指導對孩子后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寧強縣婦聯副主席王瑩說,給予嬰幼兒正確科學的教育,能加速嬰幼兒的智力發展,為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人品質形成奠定基礎。

每條家訪路上都有一個溫暖的故事

項目落地寧強縣初期,很多家長不敢想天上還能掉下來這樣的餡餅,有的家長寧願把孩子綁個繩子拴在家裡,也不願意接受輔導。

“第一次入戶家訪時很忐忑,手心緊張到冒汗,特別擔心自己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李敏告訴記者,參加完培訓入戶家訪后,她發現孩子們對大山外面的世界很好奇,每次帶去的小玩具就能讓他們開心一整天。

孩子們眼神清澈,但無論是從眼神還是行為中透露出的膽怯,讓同樣是母親的李敏異常心酸。

“育嬰輔導員要對嬰幼兒家庭提供每周1次、每次不少於1個小時的入戶指導。每次的家訪內容涵蓋了語言、運動、認知等各方面,我們還會提供畫冊、拼圖、積木、蠟筆、軟布球以及自制玩具等游戲材料,指導家長與孩子共同玩耍。”李敏說,寧強縣山大溝深,家庭居住極為分散,育嬰輔導員們往往要經過長途跋涉才能進行家訪,摔跤摸黑回家都是常事。但每條家訪的路上,都有溫暖的故事。

雖曾不被理解,也有過退縮,但在一次次的入戶輔導工作中,寧強縣還有很多像李敏一樣的育嬰輔導員,用自己的愛心和真心守護著山裡的孩子。

“感謝‘慧育中國’項目讓農村孩子同樣擁有了早教的權利,還讓農村婦女有了一份職業、一份收入,實現了我們的社會價值。”在寧強縣高寨子街道,30歲的鎮級督導員蔣海霞分享,“作為一名育嬰輔導員,我曾輔導過20多個孩子,現在已經成為一名鎮級督導員了。我會把自己的經驗和方法分享給其他育嬰輔導員,讓她們更好地輔導每位孩子。”

截至目前,“慧育中國”項目覆蓋了寧強縣高寨子街道、鐵鎖關鎮、舒家壩鎮3個鎮(街道)29個行政村的995名適齡嬰幼兒,項目幫助204名待業“寶媽”了解了兒童早期養育和教育專業知識,帶動解決了83名農村女性靈活就業和穩定增收。

讓優質教育資源覆蓋更多孩子

“‘慧育中國’項目讓我們身邊很多待業‘寶媽’有了實現自身價值的平台,讓她們開啟了全新的人生征程。”寧強縣婦聯主席唐小軍說,為了把縣城內的優秀“寶媽”選進項目隊伍,寧強縣發揮縣鎮村三級婦聯組織網絡優勢,廣泛宣傳招募符合條件的優秀女性,僅僅2周時間,就收到了235份報名申請表。

28歲的“寶媽”崔雅芝就是通過應聘、培訓順利成為一名鎮級督導員的。她說:“每次入戶時看見孩子們天真燦爛的笑容,我就覺得滿足。”

“我們面向全縣公開招聘培訓項目工作人員,共貯備人才120余名,其中在崗的69名育嬰輔導員中有62名已經被各村納入村婦聯執委,佔育嬰輔導員隊伍總數的近90%。”唐小軍告訴記者,這一創新舉措不僅解決了婦聯干部、執委多年沒有工作報酬的問題,也為項目工作人員的穩定提供了人才保障。

“我們邀請其他項目縣經驗豐富的老師進行崗前培訓,除了安排豐富的教學實操內容外,還會進行羌歌羌舞、家風家教技能講座等,全面提升隊伍人員素能。”王雪梅告訴記者,下一步將創新培訓方式方法,提高培訓質量。

“吃飯可以等,睡覺可以等,但是孩子們的養育等不起!”唐小軍告訴記者,這個項目在寧強縣惠及了將近1000個0至3歲的嬰幼兒家庭,隻佔全縣嬰幼兒的七分之一,希望科學和公平的養育資源能覆蓋更多孩子,真正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助力雛鷹飛翔。

“人生百年,立於幼學。0—3歲正處於孩子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處於智能發展的重要階段,科學的學前教育對人的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們要不斷推動試點地區兒童早期家庭教育,指導幫助廣大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確的育兒知識。”1月13日,省婦聯主席龔曉燕告訴記者,“慧育中國”項目的實施,為各級黨委政府制訂出台更多促進兒童早期教育的制度和政策提供了有益探索。

(責編:谷妍、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