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民畫家”描繪美麗鄉村:用畫筆留住鄉愁

楊杰英 楊潤德 梁月仙

2020年11月21日10: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山西“農民畫家”描繪美麗鄉村:用畫筆留住鄉愁

中新網太原11月20日電 一襲中式黑衣,腳踏黑色布鞋,一手持顏料盒,一手持畫筆,在巨幅的“匯聚正能量,共筑中國夢”壁畫上修修補補,壁畫上長城屹立、迎客鬆大氣、黃河從容。19日,在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楊家村,農民畫家王學文正在認真地為曾經創作的作品補色。

手繪上牆輕鬆寫意

誰也想不到,這幅接地氣的鄉村作品是王學文在沒有圖紙的情況下,徒手直接上牆繪就的。談及這幅壁畫的創作,王學文說,“先繪制全景,再潤色細節,最后回到整體,達到渾然天成……”

這得經過多少次失敗,多少年歷練,才能積澱這樣的畫功?從始至終的熱愛,40余年的堅持,王學文用一幅幅作品給出答案。

每天5點鐘起床,在他的“晉陽草堂”裡練習書法繪畫,從未間斷。

現年51歲的王學文從小生長於風景優美的天龍山腳下,自幼跟隨父親學習書法。“父親是老師,我從5、6歲開始就跟隨父親學習書法。每逢春節,村民都會拿上紅紙來我家找父親寫對聯,父親忙不過來,我就幫襯著寫,那時我還不到10歲。”王學文笑著說。

畫像尋人堅定信念

慢慢地,王學文的書法越寫越好。書畫不分家,十余歲的王學文開始接觸美術,並對此產生了濃厚興趣。在那個年代,父母的思想還比較保守,怕耽誤學業,經常強行“沒收”他的畫筆,父母的阻撓並未影響王學文對繪畫的興趣,他反而越發堅持,隻要一有時間就會偷偷地“畫上幾筆”。而“畫像尋人”一事,更堅定了他學習繪畫的信心。

“當時村裡一個十幾歲的后生丟了,找了十幾天也沒找到,40年前的娃娃也沒有相片啥的,他們知道我會畫,就找到我,我當時就根據他二哥的相貌畫了一張像,他們家人拿著畫像開始尋找,幾天后在太原火車站詢問的時候,一個人突然說見過像上的人,結果還就真的找到了。”走失孩子的父母緊緊地拉著王學文雙手,不停道謝。

那是年幼的王學文第一次感受到別人對自己作品的認可,也更堅定了他堅持創作的決心。

高中畢業后,王學文來到山西大學進修國畫,學成后歸家創業,開辦瓷磚釉上彩加工廠,為鄉村照壁、院牆作畫。2012年轉型從事牆壁繪畫創作,開始為美麗鄉村繪制文化牆。

農村滋養繪景鄉村

“集體收秋糧”“村民爭先恐后入社”……王學文為著名勞模申紀蘭所在的平順縣西溝鄉三裡灣村創作的20多幅壁畫組成的文化牆,以黑白連環畫的形式生動講述了新中國第一個農業合作社——三裡灣合作社誕生的故事,細膩的畫面、朴素的表達,受到民眾的一致好評。

2017年8月,王學文受邀參與百村景區化項目工程,為楊家村量身定制文化牆。

從國家層面到區域發展層面的“鄉村振興”,從村級層面到家庭層面的教化人心,50余幅2000余平方米,連寫帶畫,全部由王學文設計,畫風古朴拙雅、表達直白、通俗易懂。自此,美麗鄉村也成為王學文最重要的繪畫主題。

從三裡灣壁畫到楊家村文化牆,再到杜裡坪大型牆繪,王學文的繪筆深入到大大小小的美麗鄉村。畫面以大量山水畫為主,山水並非現實中的山水,而是王學文腦海中的“世外桃源”。按照他的說法,從小“游玩”於山間的羊腸小道,潺潺溪流,對村裡的山水樹木都有很深的感情,受農村的水土滋養,就要用自己所學回饋到農村去。

離不開的是手中的筆,剪不斷的是濃濃的鄉愁。“我出身於農村,創作的源泉來自農村。我就是農民畫家,理應為老百姓創作,為美麗鄉村繪景,用畫筆留住鄉愁。”王學文說。(完)

(責編:谷妍、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