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響應、登門訪問、專家參與……重慶墊江縣及時處理基層糾紛

矛盾剛露頭 調解搶前頭(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②)

記者 常碧羅

2020年10月20日06: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矛盾剛露頭 調解搶前頭(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②)

核心閱讀

重慶市墊江縣採取多樣化方式解決基層矛盾糾紛:網格員深入社區,快速響應居民需求,提供便捷服務﹔村干部挨家挨戶走訪群眾,主動尋找問題、解決問題﹔成立行業性調委會,吸納人才進入專家庫,為調解工作提供支撐……多類主體、多種舉措,促進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爭吵聲,隱隱從3單元傳來。

聽到動靜,網格員李小鬆一路小跑。到地方,上前一把把兩人拉開。

“我家廁所的牆都濕了!”劉忠嘟噥道。“那水也不是從我家漏下去的!”樓上的老譚緊接著說。

調解這樣的事情,是李小鬆每天的工作。鄰裡矛盾、養殖糾紛、交通賠償……看似雞毛蒜皮的小矛盾,如果解決不好,就容易引發糾紛。

如何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在重慶市墊江縣走訪時,記者發現,調解已經覆蓋城鄉,並延伸到交通、醫療等專業領域,小糾紛能夠就地得到解決。網格管理、訪調對接、專業調委會……各式各樣的糾紛解決方式,已成為推動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

網格員用心服務

有問題快速解決

樓下漏了水,樓上不承認,水從哪兒來的?李小鬆當起了“偵探”。他在墊江縣桂溪街道當網格員,已經有兩年多了。這樣的事兒,已經處理出經驗了。

他跟著老譚上樓,看看問題出在哪兒。老譚家的廁所地面和牆壁都是干的,沒有漏水的痕跡。可水是從哪兒漏下來的?做了多年電器維修的李小鬆,繞著老譚家的廁所走了兩圈——問題應該出現在地板下。一聽說要掀開地板檢查,老譚不樂意了。李小鬆把他拉到一邊,“你換位想想,如果你家廁所都是水咋辦?都是鄰裡街坊,大家互相讓一步……”掀開地板一看,果不其然,水管正往外冒泡。

凌晨4點,桂溪街道網格員吳曉初的手機“滴滴”作響——“小區后面滑坡了,壓壞了變壓器房。”吳曉初看了一眼手機屏幕,便從被窩裡一躍而起,迅速穿好衣服,5分鐘后就踏出了房門。“要想快速處理問題,就要搶時間。” 他一邊馬上聯系相關單位趕來搶修,一邊在微信裡平復居民的情緒,“要在最早的時候掐滅矛盾的火苗。”吳曉初說。

為了讓居民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務,桂溪街道的網格員打造了“一刻鐘服務圈”,從政務服務、文化生活,到矛盾化解,居民的任何問題,網格員都會在15分鐘內響應。

基層矛盾糾紛在網格員的手中能巧妙化解,離不開對網格員的精准培訓。調解技巧、法律知識、公共服務意識……網格員接受了各方面的培訓。尤其是在法律方面,墊江縣政法委會同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一道,為網格員普及法律常識。

現在,全縣共有2930名網格員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的工作中。墊江縣在“一體化大綜治”工作平台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網格員的管理模式,同時實行黨建網、綜治網、城管網“三網合一”,讓網格員從不同角度參與社會治理,化解基層矛盾糾紛。

村干部遍訪群眾

有矛盾及時發現

“抱錯雞了、樹枝伸到別家屋頭了、不願意改機耕道了……”說起村裡的這些事兒,墊江縣杠家鎮花園村村支書胡雲普眉頭一皺。雖然這些看起來都是小事,卻牽動著老百姓的心。

調解對胡雲普來說,不算特別難。為啥?大家都信任他。他遍訪群眾,挨家挨戶了解情況,主動去發現村民中間的矛盾。憑借威信,許多小事,他三言兩語便能輕鬆解決。

在農村,除了鄰裡糾紛,還有一些矛盾是因為村民對基礎設施建設不滿意產生的。住在山上的村民喝不到自來水、門口的排水溝漫過了自家院壩……面對這些問題,村干部挨家挨戶走訪,組織大伙兒在院子裡開會,將政策講給大家聽。有時候,村干部解決不了的問題,一些德高望重的村民便主動站出來,給大家講道理。這種模式讓矛盾調解變得更加容易,也讓村民們的關系越來越融洽。

看著手中的調解卷宗一年年變少,胡雲普笑著說:“鄉親們關系變好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村裡修路、修水渠都變得更容易了。”

墊江縣創新農村矛盾解決方式,通過干部遍訪群眾,從源頭上找出矛盾,促進糾紛就地解決。面對基層治理難題,墊江縣採取了“六八十走訪”,即各聯系村領導全年走訪聯系村(社區)60%以上農戶,駐村干部全年走訪所駐村(社區)80%以上農戶,村(社區)支部書記、主任全年走訪全村(社區)100%農戶。這樣的工作方法,有利於解決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避免小矛盾變成大矛盾。

調解員經驗豐富

靠專業說服居民

門外雨聲陣陣,調解員白鳴剛剛送走來調解的人,梅玲就一瘸一拐地進了屋。

“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醫院住院出院証明、費用清單……”白鳴熟練地說出梅玲需要提供的材料。來交通事故人民調解委員會之前,白鳴干了幾十年的警察工作,“我和群眾打交道多,退休之后又被返聘回來做調解員。”他說。

梅玲是白鳴今天接待的第三批交通事故當事人。“大伙兒都知道這兒能調解交通事故賠償。比起去法院打官司,來這裡能省不少事兒!”梅玲告訴記者。

白鳴拿著清單,開始單獨對肇事者、受害方進行調解。因為擁有多年從警經驗,他對交規和賠償條款十分熟悉。擺法條、講情理,看著雙方握手言和,白鳴臉上笑意滿滿。一場矛盾糾紛,在一小時之內得到了解決。

“多磨磨嘴皮子,真心實意為老百姓考慮,做調解員就沒啥難的。”記者起身離開時,又有人來調解,白鳴又開始忙活起來。

除了交通事故糾紛,醫療糾紛也是一大社會治理難題。在墊江縣,最擅長調解這類矛盾的就是老邱。老邱名為邱安華,今年71歲,退休前做過律師,也當過政法干部。退休后,他來到醫療調解室,在這兒一坐就是10年。

醫療糾紛涉及專業知識,也關乎群眾的生命健康,老邱調解起來,常常要費不少功夫。前段時間,有一位居民找到老邱,跟他說:“我的母親在醫院做理療,回到家卻突發腦梗去世了。”

老邱的同事裡有學臨床醫學的,他們一起來到醫院,詳細調查了當天的診療記錄——院方診療無過錯,診治部分是腳踝,與突發腦梗無因果關系。下一步工作,就是要向居民做解釋,這也是最難的部分。“畢竟家裡老人去世了。調解不是冷冰冰的解釋,而應該是有人情味的關懷。”老邱告訴記者。

現在,老邱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調解方法。同時,為了從源頭上減少醫患糾紛,老邱每年都要和縣衛健委工作人員,一起去給醫護人員做講座。“結合當年的案件,剖析問題,給醫護人員提個醒。”老邱說。

墊江縣已成立了縣醫療糾紛人民調委會、縣交通事故人民調委會等24個行業性調委會,並進行了備案。並且,縣司法局指導建立了專家庫,將醫生、律師等行業人才納入其中,為各種專業性較強的調解提供支持。今年,截至8月,醫調委調解醫療糾紛57件,交調委調解交通事故糾紛240件。

目前,墊江縣建立了覆蓋縣、鄉鎮(街道)、村(社區)的三級人民調解體系,將矛盾糾紛層層化解。今年1月至8月,墊江全縣共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5208件。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0日 第 13 版)

(責編:谷妍、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