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條河,陝西還要做些什麼?

2020年09月21日08:42  來源:208坊
 
原標題:為了這條河,陝西還要做些什麼?

黃河治理歷來都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了不起”是因為治理起來難,但又非常重要非常急迫。8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審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時指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要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

9月18日,在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一周年之際,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多地以及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代表齊聚西安,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作區第三十一次聯席會議,就“協同推進大保護大治理,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合作主題達成共識。

1年來,陝西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做了許多事情,如發布《陝西省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謀劃梳理生態保護修復、水安全保障等領域500多個重大項目,謀劃建設黃河文化旅游帶,等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陝西省生態環境廳8月25日發布的陝西省2020年7月水環境質量狀況顯示:黃河干流陝西段水質優,與上年同期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

但是黃河治理從來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短期就可以見成效的事情,因為黃河沿岸一些城市為了發展經濟和人民生活,曾做了一些污染嚴重和規劃不合理的事情,生態環境部在去年就曾指出:陝西省有關地方和部門在2016年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指出相關問題后,仍然默許企業在保護區違法違規開展旅游開發建設。陝西的有關地方和部門是否足夠重視這些問題?

低頭默默行動,抬頭積極協作

1年來,陝西在積極行動。

各部門制定並推動多項計劃和行動落實,提供藍圖規劃和智力支持。媒體公開消息顯示,1年來,陝西省集中力量編制陝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施規劃和各個專項規劃,目前已形成實施規劃初稿﹔強化項目儲備,建立重大項目庫,謀劃梳理生態保護修復、高質量發展、文化旅游等領域500多個重大項目﹔組織召開院士專家座談會,為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撐﹔制定實施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加快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試點,等等。

為了保護陝西境內黃河流域生態,陝西一直在默默付出。尤其在陝北,據不完全統計,陝北地區無定河、延河等多條河流常年黃泥奔騰,每年流入黃河的泥沙達3億多噸。陝北地區通過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重點水源工程建設等措施,近年來,累計退耕還林還草4039萬畝,治理沙化土地1570萬畝,年均入黃泥沙量由8.3億噸減少到2.68億噸。

保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治污必不可缺。從今年5月起,陝西已經啟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一查二治”行動:

陝西省生態環境廳將對2019年度環評文件進行技術復核,對環評文件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將進行通報,並納入環評文件質量責任追究范疇﹔自5月起,陝西省級和有關11個城市生態環境部門,開始採取無人機航測技術勘查與人工現場徒步排查相結合方式,分別全面排查陝西省黃河干流,渭河、無定河、延河、北洛河等主要支流入河排污口的數量及分布﹔西安市專門研究制定了《西安市河湖水系保護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

此外,陝西還實施了黃河流域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制定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方案。

大力保護和弘揚黃河文化,延續歷史文脈,挖掘時代價值,堅定文化自信,是沿黃九省區共同的責任。1年來,陝西在講好“黃河文化”故事方面著墨不少:

陝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印發《2020年陝西省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計劃》,健全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體系,推動黃河文旅融合項目建設,完善黃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工程﹔謀劃建設黃河文化旅游帶,爭取納入國家相關規劃﹔推進陝晉蒙黃河區域協同發展,成立黃河金三角晉、陝、豫三省四市文化旅游聯盟,等等。

黃河流經省份較多,其治理離不開省際間的積極互動協作。陝西省與甘肅省簽署了經濟社會發展合作框架協議,與山西、甘肅兩省建立了關中平原城市群聯席會議制度,西安與濟南兩市簽署協同實施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榆林與忻州、鄂爾多斯簽訂了合作協議推進陝晉蒙(榆忻鄂)黃河區域協同發展。

問題非一朝一夕形成,治理更需“久久為功”

黃河的污染治理為什麼這麼難?除了水土流失等難以避免的自然因素,還有工業污染、開發建設規劃不合理等人為因素。

西部一些城市的工業發展比較特殊,有“先有廠后有園”的說法,而且一些黃河沿岸的城市能源結構偏重、工業污染突出。陝西省石化聯合會顧問胡海峰近期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採訪時稱:

陝西煤油氣鹽等資源豐富,發展能源化工有天然優勢。當地已建成30多個化工園區,希望推動石化產業綠色發展。“但目前更多停留在‘劃地為園’階段,園區整體水平低、規模小,數量也偏少。我們的化工園區還不如山東、江蘇等地整頓淘汰的園區多,與綠色化、高端化標准更是相距太遠。”

2019年5月13日,生態環境部官方微信公號發布了一篇文章——《典型案例 | 陝西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整改不力 違規開發建設問題突出》:

2018年11月9日至10日,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陝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違規開發建設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督察組通過調閱遙感資料和現場勘察,發現陝西省有關地方和部門在2016年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指出相關問題后,仍然默許企業在保護區違法違規開展旅游開發建設。

直到“回頭看”結束后,被通報的地方政府和部門才重視起當地濕地保護的事情,趕緊查處破壞野生動物棲息行為,拆除違法建筑等。早在2017年,當地已經正式頒布實施了濕地保護條例。而且今年5月上旬,某刊記者實地走訪該地多處區縣發現,一些項目在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破壞自然生態,侵佔耕地、濕地,影響地下水等問題。目前,多個項目已停工或被填平,相關配套工程被拆除。

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為因素——省際協作,還在摸索當中。盡管目前陝西已經採取多項行動,積極和其他省合作,但在局部地方,一些歷史問題仍然需要引起重視。

以紅鹼淖為例,近年來,陝西省生態環境廳在通報水質時,紅鹼淖基本都是“重度污染”。據坊叔了解,紅鹼淖水質變壞源於湖水日漸干涸,而湖水的干涸,和紅鹼淖周邊埋藏著儲量豐富的優質煤炭(無論儲量還是質量,都遠超周邊礦區)有很大關系,因為煤炭資源引起陝西、內蒙古兩地爭奪,積怨二十多年,要談積極協作保護紅鹼淖的生態環境,談何容易?!

實實在在抓落實,國家統籌力促大循環

坊叔在搜集整理黃河治理相關資料時發現幾條和黃河干流陝西段水質相關的新聞:

2019年9月,黃河干流陝西段水質輕度污染,紅鹼淖仍重度污染﹔2019年10月黃河干流陝西段水質輕度污染,同比明顯下降﹔今年7月,黃河干流陝西段水質優,與上年同期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

今年7月黃河干流陝西段水質變優,一方面和陝西採取的許多治理措施有關,但另一方面,專家解讀稱:進入夏季,北方河流水量有所增長,7月份陝西全省范圍降水也有所增多,為水質改善提供了自然條件。

這提醒我們:雖然1年來,陝西採取了許多治理措施,但黃河干流陝西段的污染治理還任重道遠,7月份水質的同比變化很可能和夏季雨多有很大關系,各級政府要繼續持續加強水污染治理……

治理黃河,不能停留在理論、方案和各種規劃上,要落到實處。香港環球經濟電訊社首席經濟學家江濡山在《陝西在黃河流域治理方面應做好五件事》一文中提到,陝西需要做一系列的事情,如聚焦“五個結合”:要與自然生態環境、地形地貌及氣候特征相結合﹔要與農業文明及現代農業業態創新相結合﹔要與一帶一路文化脈絡相結合等。

他在文中就提到,上述五個結合,不能停留在口號層面,而是要有實實在在的、接地氣的事情和產業項目的落地模式,要有專業的團隊深入研究,同時要比照長江經濟帶的一些經驗教訓,不要走彎路。同樣,陝西在制定一系列的方案和規劃后,緊接著要積極推動落實。

陝西各地區要緊跟黨中央和陝西省委省政府關於黃河治理的各項精神,處理好當地經濟發展和黃河治理之間的矛盾,不能直到被點名通報才重視黃河生態保護,甚至即使被通報也依然明知故犯,陽奉陰違。

省際協作仍處於探索階段,需要進一步加快節奏,推動協作落實。上述紅鹼淖的生態環境保護就暴露了省際協作之間的一些“尷尬”和不易,需要引起各合作省份的重視,而且陝西已經表態了——在18日的聯席會議上,陝西省長、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趙一德出席會議並致辭,他提到:

陝西將繼續與黃河流域兄弟省區一道,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系列重要論述,統籌上下游,共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修復治理,力促大循環,共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中央層面的統籌協調,明確各省政府的責任,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也很重要。仍以紅鹼淖的治理為例,陝西省政協原秘書長姚增戰就曾建議:將上游地區列入紅鹼淖國家自然保護區范圍﹔由國家旅游主管部門主導,成立紅鹼淖自然保護區旅游開發公司,吸收陝蒙兩省相關旅游企業參股等。這說明有時甚至要相關上級部門協調一些很體的事情(人民日報社陝西分社 208坊 北回歸線)  

(責編:任志慧、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