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市長趙俊民:凝聚全市力量盡銳出戰 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2020年09月18日17:19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
 

人民網西安9月18日電(張偉)9月18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打贏脫貧攻堅戰 共圓全面小康夢”系列新聞發布會安康專場。

發布會現場,安康市委副書記、市長趙俊民表示,陝西安康舉全市之力、聚萬眾之心,以戰時要求、戰時狀態持續拼搏,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貧困堡壘。全市貧困人口由58.17萬人減少到3.34萬人,累計減貧54.83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3.5%下降到1.3%。平均每年有13.7萬多群眾跨過貧困線,每天有370多人過上“兩不愁三保障”的好日子。992個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10縣區成功摘下“窮帽子”。今年1.74萬戶3.34萬剩余貧困人口已全部達標,即將啟動退出工作。困擾安康人民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得到解決。

安康是國家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核心區,10縣區均為貧困縣,其中漢濱、紫陽、嵐皋、白河4縣區屬深度貧困縣,2015年底全市有剩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8.17萬人,貧困發生率23.5%,貧困人口居全省第一,貧困發生率居全省第二。

“黨中央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們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發展機遇,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安康市委副書記、市長趙俊民介紹說。

“面對貧困面最廣、貧困量最大的‘硬任務’,我們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一號工程’來抓。我們全面建立‘市縣(區)有指揮部、鎮(辦)有指揮所、村有作戰室’作戰體系,構建‘八辦三組五保障’工作體系,嚴格實行黨政同責、市縣同責、部門同責、幫扶同責、督查同責‘五個同責’責任機制。市級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各聯系一個深度貧困縣,其他市級領導分別聯系一個縣(鎮)、包抓一個貧困村,各縣區所有縣級干部、縣直各部門和各鎮主要負責同志每人擔任一個貧困村脫貧攻堅總隊長,做到每個縣區有市級領導包聯、每項重點工作有市級領導負責、村村有縣級領導包抓。”趙俊民介紹說。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安康市夯實“四級書記”主體責任,落實“四支隊伍”幫扶責任,累計選派3276名干部擔任第一書記、13046名干部駐村幫扶,市縣1144個單位、1216個企業、105個社會組織參與幫扶,5.28萬名干部職工結對幫扶,中省及西安市、常州市187個單位對口幫扶。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艱苦征程中,廣大扶貧干部風雨無阻、寒暑不歇,社會各界守望相助、扶危濟困,50多萬貧困鄉親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共同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斗贊歌。

趙俊民表示,安康立足“四區”疊加的獨特市情(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國家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川陝革命老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圍繞西北生態經濟強市建設目標,提出了“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發展總綱,明確了“發展為要、生態立市、開放興市、產業強市”實施路徑,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治本之策,走出了一條欠發達地區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特色減貧之路。

目前,安康市992個貧困村全部成立了村集體經濟組織,以生態友好型產業為主導的“5+X”特色產業精准覆蓋到戶。全市累計發展現代農業園區1107個,培育專業合作社6000余個、家庭農場2292家,帶動20.03萬戶68.77萬群眾增收﹔19個省級示范縣域工業集中區,入園企業2228戶,吸納貧困人口就業6500人﹔建成新社區工廠625家(其中毛絨玩具文創企業308家),吸納就業1.74萬人,其中貧困群眾5383人﹔大力發展農村電商,鎮村電商服務站點700余個、開設農村網店5600余家,帶動貧困群眾3萬人。

趙俊民表示,我們緊扣脫貧退出標准,堅持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十二五”以來累計建設搬遷安置區1364個,累計移民搬遷26.73萬戶93.78萬人、佔全市總人口三分之一,相當於整個三峽移民的規模﹔其中“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10.54萬戶33.52萬人、佔全省扶貧搬遷總人數39.7%。新建改建村組道路1.15萬公裡,公路總裡程達到2.45萬公裡、居全省第二,人均公路網密度全省第一,全市139個鎮(辦)1883個行政村(社區)實現100%通瀝青(水泥)路、通客車目標。

此外,安康累計投入10.5億元教育資金,資助74.4萬人次,讓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再失學輟學﹔建設1429個標准化村衛生室,“先診療后付費”政策全部落實,8.9萬名慢病患者享受簽約醫生上門服務,3527名大病患者得到集中救治。通過大力實施水、電、路、訊等基建項目,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安康的鄉村面貌和發展條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貧困群眾的生活和命運也發生了徹底改變。

趙俊民介紹,圍繞“全省前列、全國上游”目標定位,安康大力弘揚敢為人先、敢挑重任、敢創一流的“安康創優精神”,從群眾最迫切需要改革的地方抓起,從制約脫貧攻堅成效最突出的問題改起,努力實現“突破一點、示范一片、搞活一域”,形成了一批獨具安康特色、經受實踐檢驗的好做法好經驗。

(責編:鄒星、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