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好伙伴” 攜手筑幸福

——蘇陝扶貧協作助力澄城縣脫貧攻堅紀實

記者 武丹文/圖

2020年09月16日07:20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一對“好伙伴” 攜手筑幸福

航拍丹澄共建交道鎮樊家川美麗宜居村庄建設項目。

在距離澄城縣交道鎮政府不遠的地方,有一個佔地約80畝的蘋果扶貧產業園。兩年來,這裡的變化和發展,始終牽動著一位“好伙伴”的心。

這位“好伙伴”,就是1100多公裡之外的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

2016年10月,丹徒區和澄城縣結為對口交流經濟協作發展地區。從那以后,東西兩地一對“好伙伴”加強協作,共謀發展,走出了一條從對口支援到扶貧協作,再到深度合作的共贏之路。

2019年,澄城縣順利退出國家級貧困縣序列,丹徒區這個“好伙伴”依舊不離不棄,繼續協助澄城縣建設脫貧后的幸福生活。

項目資金“引”來脫貧活水

8月20日7時許,安頓好家事,49歲的問靈利出門上班了。不到10分鐘,她就走到了澄城縣嘉成服飾有限公司,開啟了“工薪族”的一天。

問靈利是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於2019年11月搬遷入住縣城惠安苑安置點,與其他284戶1224名貧困群眾一起開啟新的生活。

為了解決搬遷貧困戶的就業問題,丹徒區駐澄城聯絡組會同澄城縣發改局等部門,緊扣產業合作項目短板,積極主動跑企業、找項目、談合作。丹徒區挂職干部,澄城縣委常委、副縣長洪偉多次帶隊進企業,現場介紹澄城縣情、投資環境、招商政策等,為江蘇企業入駐澄城鋪路筑基。

問靈利所在的嘉成服飾有限公司正是那個時候引進的。

“兩個制衣車間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產值可達7000余萬元,能帶動300余人就業。”負責人龔國平告訴記者,公司已經和300戶貧困戶建立了蘇陝資金帶貧益貧聯結機制,為他們長期提供穩定就業崗位。

這幾年,澄城縣以引進項目資金為第一抓手,承接產業轉移、加大產業協作,累計獲得省級援助資金7565萬元,實施項目51個,實現總投資約1.86億元。如今,47個產業類項目、4個人才交流類項目已惠及全縣10個鎮(街道)84個村5945戶貧困戶2萬余人,成為澄城縣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新引擎。

交流協作“注”入發展活力

進入8月,澄豐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電商交易的日營業額,持續維持在2萬元左右。

“合作社成立后,電商經營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直到去年年底,我們被鎮江市丹徒區定為消費扶貧的水果供應商,生意才慢慢有了起色。”合作社負責人王艷告訴記者,現在合作社已扭虧為盈,累計營業額約260萬元。

4年來,為了最大化實現對口支援的功能,丹徒區、澄城縣雙方通過消費扶貧、勞務協作、人才交流等協作,以實打實的作為推動澄城縣脫貧攻堅取得了實效。

依托蘇陝兩地共建的“陝西館”“渭南館”等消費扶貧平台,澄城縣農產品走進了江蘇,澄城縣電商事業得到了發展,2018年以來已有累計840余萬元的澄城農副產品銷往江蘇﹔發揮澄城勞動力充裕的優勢,兩地牽頭搭建了多渠道的勞務合作平台,累計開展勞務協作活動10余場次,共輸送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赴江蘇就業170余人,赴省內(鎮江企業)就業1195人。

為拓寬人才交流,4年來,雙方還先后召開了8次以上高層互訪交流聯席會議,專題研究部署蘇陝扶貧協作工作20余次,雙方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挂職交流人數累計1000余人。

結對互動“守”好幸福希望

8月11日,交道鎮政府項目辦的王升林在鎮區龍首小區忙活了一上午,組建了一支以貧困戶為主的流動務工隊,專門服務附近新開的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

“丹徒區宜城街道辦是交道鎮的對口幫扶單位,這個項目就是對口合作項目,馬上就要運營。果蔬包裝、倉儲物流等需要大量勞動力,貧困戶增收又多了一個門路。” 王升林說。

據介紹,自從丹徒區與澄城縣結對之后,雙方教育、衛計、人社、民政等7個部門分別簽訂協作協議,實現了村企、學校、醫院、鎮鎮、村村結對38組,援助資金超2500萬元,澄城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多了支撐。

在單位結對的同時,兩地還鼓勵、倡導社會力量參與蘇陝扶貧協作,運用“互聯網+社會扶貧”的理念,多次組織開展助困、助醫、助學、助殘、助老等主題活動。

隨著雙方結對互動、交流的日漸深入,蘇陝扶貧協作在澄城縣的工作內涵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近年來,兩地採取雙向挂職、兩地培訓、委托培養和“組團式”支教、支醫、支農等方式,加強對行政、教育、衛生、農業、經濟等領域專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建立起了鄉村產業、文化、人才等全面振興的體制機制,正在將新時代的合作共贏之路開拓得越來越寬。

(責編:谷妍、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