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冬病夏治”正當時

本報記者 楊靜

2020年08月07日07:24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三伏天,“冬病夏治”正當時

“治未病”是中醫學的核心理念之一。《黃帝內經》提出,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醫療理念的轉變,中醫“治未病”觀念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而“冬病夏治”就是“治未病”思想的具體實踐。

在這個“冬病夏治”最佳時節——三伏天,如何有效地抓住養生調理的大好時機?聽專家怎麼說。

“去年夏天娃按療程貼了‘三伏貼’,還是有效果的,秋冬季節孩子沒那麼容易咳嗽了,今年入伏后又帶孩子來了。”7月24日,帶著7歲兒子,趕到陝西省中醫醫院的王女士對中醫理論中的“冬病夏治”贊不絕口。

“三伏貼”是“冬病夏治”的典型運用。“冬病夏治”的運用不拘泥於中藥穴位貼敷,中藥湯劑、針刺、艾灸、穴位注射、拔罐等也是“冬病夏治”的治療手段。通過這些手段,在夏季陽氣最旺盛時節對人體進行治療,從而達到發揮散寒通絡以及益氣溫陽的效果,實現預防和治療疾病目的。

“‘冬病夏治’理論是中醫‘天人合一’和‘治未病’觀點的具體運用。通過在夏季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間對人體進行藥物或非藥物療法,益氣溫陽、散寒通絡,從而達到防治冬季易發疾病的目的。”陝西省名中醫、陝西省中醫醫院肺病科主任馬戰平介紹,“冬病夏治”療效顯著,無明顯毒副作用,操作方便,經濟實惠,患者獲益較多,受到老百姓的普遍歡迎。

什麼是“冬病”呢?如何實現“夏治”?馬戰平介紹,“冬病夏治”屬於中醫傳統的特色療法。“冬病”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虛寒性疾病,由於機體陽氣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氣候陰盛陽衰,以致正氣不能祛邪於外,或重感陰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關節冷痛、怕冷、體虛易感等反復發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時令,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之時,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活血通絡等治療措施,一方面增強機體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祛除陰寒之病邪,從而達到治療或預防上述冬季易發或加重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治療效果比較明顯的疾病,包括肺系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COPD、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變異性咳嗽、過敏性鼻炎等中醫辨証屬陽虛為主者,風濕性關節炎、凍瘡等季節特點十分明顯的疾病。此外,冬季易發感冒者、平素怕風怕冷的虛寒體弱者,在夏天治療也有較好效果。”馬戰平說。

事實上,“冬病夏治”融合了諸多學科的知識。通過現代醫學科學研究發現,“冬病夏治”的作用機制有許多,包括調節機體免疫,增強抵抗力﹔協調神經系統,通過對人體相應穴位的刺激來提高大腦皮質層的興奮性,進而調節其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內分泌功能,起到防病目的﹔增強肺功能,對於部分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氣道阻力,增強患者的通氣功能﹔減少氧自由基的生成與釋放,緩解炎症反應﹔調節樹突狀細胞免疫功能,抑制變應性炎症。

(責編:左瑞、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