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煤集團:創新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06月03日16:51  
 

創新是引領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陝煤集團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目標導向擘畫未來,把握“揚優、補短、強弱、增新”的主題,通過結構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等方式,著力克服企業“大而不強”、產業“聚而不力”的兩大軟肋,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經驗依賴、路徑依賴、資源依賴和價格依賴“四大束縛”,在爭創世界一流企業偉大征程上闊步前進。

作為陝西省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企業之一,陝煤集團創業創新之潮涌動,這幾年的高質量發展總要求在各項指標上得到體現。從2014年到2019年,陝煤集團資產總額從4020億元增長到5400億元,營業收入從1766億元增長到3025億元,利潤從5.6億元增長到155億元。2015年首次躋身世界500強榜單位列第416位﹔到2019年,躋身世界500強排行榜第281位。成績來之不易,得益於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機遇,得益於陝西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得益於陝煤上下水流一注、氣出一孔的不斷努力。

創新思維 構建發展生態圈

近年來,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陝煤集團承擔著艱巨的改革任務,越往前邁,面對的新情況新問題越多。因此,隻有竭力突破思維定勢,牢牢把握新時代發展脈動,先行先試,創造性地落實中央和省委各項決策部署,用新眼光把握新機遇,用新思路謀求新發展,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才能催發創新的行動實踐,找到符合實際的發展路徑。

去雜歸核,提升主業核心競爭力。積極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方面,對傳統產業,將原計劃三年關閉的18處礦井提前到2016年關閉,退出產能1815萬噸佔全省62%,關閉煉鐵高爐1座,壓減產能60萬噸。充分利用國家產業政策和“存去挂鉤”產能置換政策,去短加長,通過企業內部籌集、跨省域調劑、市場化購置指標等措施,新核准產能5920萬噸,使集團優質煤炭產能佔比達到95%,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陝煤集團在“去雜歸核”戰略中提升主業核心競爭力。集中精力發展核心主業,在一“進”一“退”中布局千萬噸級礦井集群,於產業鏈延伸中構筑高端精細煤化工材料產業群。在充分研判和把握產業演進和能源革命的規律性的基礎上,提出“以煤為基,能材並進,技融雙驅,蛻變轉型”的發展戰略並逐步落地,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等戰略性產業布局,提升煤炭、鋼鐵等主業競爭力,產業配套更具優勢。

先行試水債轉股,創新模式成范本。近年來,陝煤集團既面臨轉型升級資金需求增加的困難,又要解決過去高速發展遺留下來的融資結構錯配等問題,“去杠杆、降成本”需求迫切。2016年以來,抓住政策機遇,全力推動債轉股項目落地。陝煤集團債轉股業務的核心創新是平台構建,通過重組搭建平台,滿足金融機構對標的資產質量的評判,滿足市場化債轉股對標的資產的要求。實施債轉股業務以來,陝煤集團債轉股項目簽約金額達到千億,現已落地逾514億元,落地規模為全國單體企業最大,推動企業負債率降低約9個百分點,債務結構與資本結構得到優化,以時間換取企業轉型發展及高質量發展的空間。

陝渝合作,構建煤炭供應鏈管理新模式。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對重慶地區和陝煤集團而言,一方是用煤緊張,一方是眼望全國找指標。在雙方密集高效的互動中,2016年12月9日,重慶市經信委和陝煤集團達成了“煤炭保供+產能置換+物流投資”的合作共識,重慶市經信委先后為陝煤集團提供了當時價值近13億元的產能置換指標。陝煤集團則在重慶市設立了煤炭儲運基地,建立了常態儲備機制,並承諾逐步增加陝煤入渝總量,2019年累計入渝煤炭1081.1萬噸,提前1年實現了陝渝能源合作5年戰略目標,保障了重慶市工業用煤。經過4年合作,陝煤入渝供應結構已由此前的以電煤為主,擴展到冶金、建材、化工、港口、貿易等行業。陝煤與重慶市經信委合作開創的跨省區能源合作模式,被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作為樣板在全國推廣。同時,全力構建煤炭供應鏈管理新模式,深入推進煤炭網上交易和大物流體系建設,推進市場前移形成區域價格體系,實現了規模效益復合增長。陝煤集團還不斷探索建立區域間“物流投資+資源保障+指標置換”能源合作發展新模式,在改革創新和發展新動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過剩產能上做“減法”,在贏得西南千萬噸級市場的同時,整合內部資源,優化物流節點布局。隨著蒙華鐵路的建成,陝煤在鄂、贛、湘的供應量也正快速增長,在全國煤炭供應格局中,“中部看陝煤”的戰略布局更具競爭力。

建設“雙智”平台,打造高效經濟物流服務體系。作為一個“大進大出”以能源資源為基礎的企業,物暢其流至關重要。陝煤集團鐵路物流板塊按照陝西省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的部署,基於所屬鐵路輻射榆神礦區、榆橫礦區、神府礦區等陝北三大核心礦區以及榆神工業園、榆橫工業園、靖邊能源化工園區、錦界工業園等四大核心區的區位優勢,圍繞建設智能鐵路、發展智慧物流的“雙智”建設目標,以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產運銷全產業鏈組織、生產運營閉環管控為手段,建設鐵路物流產業生態。通過廣泛應用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充分發揮科技創新驅動作用,逐步建立為客戶提供高效經濟的物流服務體系,實現鐵路運輸、物流貿易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高度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

改革促發展,推進深化國企改革部署落地見效

改革既是推動發展的動力,也是從根本上提升管理的利器。陝煤集團作為因改革而生的企業,組建十多年來,經歷了政策性破產、煤炭企業重組上市、內部共性業務整合、外部產業技術兼並重組、新老企業優化資源配置、體制機制變革等改革發展過程。其發展壯大的過程,也是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規模實力增長的過程,也是產業體系、管控體系不斷升級和轉型的過程。

體制改革增活力。陝煤集團以打造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為目標,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按照“歸位總部、做實板塊、精簡層級、放活實體”的改革思路,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構建權責清晰、管控科學、協調有力、運轉流暢的管控體系,形成主業優勢明顯、多元高效協同、產融高度結合的產業格局,把集團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500強企業。對煤炭、化工、電力、鐵路等企業分別整合,並將集團直管的安全、生產、環保、經營等業務下放給板塊公司。對市場化程度高的下屬單位經營管理權試點授權經營。在市場程度高的企業引進職業經理人機制。精減機關管理部門,提高管理效率。通過股權轉讓、兼並重組、解散清算、破產清算等方式,處置了一大批“僵尸企業”。這些舉措,不僅有力改善了企業的經營業績,也顯著提升了在行業的地位和話語權。

改革試點夯實基礎。加快推進各項改革試點工作,以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作為深化國企改革的突破口,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加強溝通協調,著力解決試點中遇到的問題,探索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改革經驗。陝煤集團有4戶企業承擔了配售電改革、混合所有制和員工持股試點兩項改革試點。其中,新型能源公司混合所有制和員工持股試點為陝西員工持股落地第一家單位。這一試點,通過“引資本”促進“轉機制”,積極探索和實踐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凝結了陝煤集團多年來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中的經驗,也探索出了國企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程序,使國資、社會資本、持股員工等多方面利益得到了平衡,從各美其美實現了美美與共。

產融結合助力發展。產融相通、虛實相融是一個企業集團發展的必由之路。讓金錢長上眼睛,在資本市場上尋找標的,通過產權置換,實現高位嫁接,規避產業成長初期的風險。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陝煤集團瞄准這一產業發展動向,借助資本的力量,在二級市場上購買股權,投資入股隆基綠能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陝煤集團光伏電站權益裝機突破百萬千瓦,形成組建與電站全產業鏈發展。在新產業的培育上,陝煤集團還成立了三個基金,投資青海恆信融鋰業、江蘇恆神碳纖維等6個項目。實踐証明,實施產業經營和資本運營“雙輪驅動”戰略,就是要發揮基礎產業經營支撐作用和資本運營倍數效應,把投資股權、搞活產權和運作資本作為重中之重,實施上市公司資源、投融資平台資源和產業資源高效融合。具體來說,就是進一步放大國企控股的上市公司平台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電力、裝備制造和金融產業的資產証券化水平﹔加快上市工作進程,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平台,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新生板塊跨越式發展﹔發揮好已有的証券、銀行、期貨、信托、財務公司、融資租賃等金融平台的協同效應,積極探索資本運作投資公司的發展模式﹔發揮好設立的產業創新基金、創投基金的作用,借助資本市場重組並購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培育“新經濟”,為升級做好項目支撐。

創新引領發展,培育發展新動能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集聚迸發。在由科技和產業革命帶來的企業轉型過程中,如何推動科技和企業發展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強促進產業強、企業強,既是所有國家要面對的難題,也是全球所有企業要迎接的挑戰。陝煤集團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創新驅動發展為引領,在關鍵技術突破、激活創新活力、引領企業轉型等方面尋求支點,為企業后續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

走好改舊立新的科技發展路子。目前,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項目迅速發展,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供了支撐。陝煤集團強化現有煤、化、鋼、電等產能科學合理釋放和相關配套完善,在滿足市場需求、實現增值增效中,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大力發展智能化控制、監測、巡檢和機器人作業,不斷提升勞動效率、穩定產品質量。在煤、化、鋼、電以及裝備制造等產業全力推進智能化升級改造,實施智慧礦山、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試點示范,全力推進陝煤智能化“樣板工程”, 讓智能化成為“改變陝煤形象、奠定陝煤地位、保持陝煤領先”的有力支撐。另一方面,深入推進西安、上海、深圳三個技術研究院協同創新,加快合成氣一步法制烯烴、非光氣法制聚氨酯、聚乙烯彈性體等26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革命性先進技術的中試轉化步伐。

激發全員創新活力。隨著企業轉型發展步伐日益加快,從目前和長遠發展來看,整體人力資源結構難以適應發展需要的矛盾已日益凸顯,為此,陝煤集團通過引進高端人才加盟組成專業創新研發團隊,著力推動“萬人計劃”由補短板向優結構轉變,大力實施“五個一”人才工程,做好人才培養儲備。強化職工技能培訓與評價,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大軍,推動“陝煤制造”向“陝煤智造”轉變。改進科技人員評價考核和激勵分配制度,實行市場化的激勵機制,構建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聯系和鼓勵創新創造的分配激勵機制。大力倡導全員創新,打造勞模、技能大師工作室,有效集成創新資源和員工智慧,從人才培養、平台搭建、技術轉化多個環節,打造企業新的增長極。

引領企業轉型發展。作為能源企業,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要咬定“以煤為基、能材並進、技融雙驅、蛻變轉型”的既定戰略不放鬆,深入對自身資源和內外環境進行全面審視,對新能源革命和新經濟趨勢深入洞悉,重點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尋求產業突破。按照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的總要求,陝煤集團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在發展材料產業上,重新審視全球能源結構變化,深入思考煤、油、氣、鹽協作共煉發展思路,通過自有技術轉化、引進合作等方式,在榆林、蒲城、華州、西安四大基地打造經濟規模上千億的既水平分工又垂直整合的開放式新材料產業鏈集群。在精細化工、綠色智能、新能源、信息、新材料等領域,圍繞聯合研發、人文交流、創新政策、知識產權、技術轉移轉等內容,大力開展國內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主動投身於全球科技創新活動中,助力陝煤集團健康可持續發展。

創新無止境,超越謀新篇。當前,陝煤集團,秉承“隻爭第一、不當第二﹔隻爭唯一,不做並列第一”的精神狀態和工作勁頭,全力爭創世界一流企業,力爭到“十四五”末實現以10 萬產業工人,6000億元資產總額支撐5000億元銷售收入、5000億元 A 股市值和500億元利潤的“16555”高質量發展目標。(當地供稿 楊照乾)

(責編:李志強、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