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 時刻筑牢生態屏障(兩會聚焦)

記者 劉發為 丁怡婷 李 婕 劉新吾 閆 旭

2020年05月24日08: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綠色發展 時刻筑牢生態屏障(兩會聚焦)

打開人民網2020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的專題網頁,有一組飄動的熱點關鍵詞圍繞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旋轉,其中,“生態環保”的點贊熱度已經超過18萬,良好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受到人們青睞。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不斷深化,中國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一棒接著一棒,一步一個腳印。

保護與發展並不對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是辯証統一的關系,二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進中化涪陵化工公司南岸浦廠區,原來近千畝磷石膏堆場已被繁花似錦的風景取代,舉目遠眺,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盡收眼底。

“蝶變的背后,是涪陵壯士斷腕、全力修復長江生態的決心。”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涪陵區委書記周少政說,“關停不是最終目的,而是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實現綠色發展,達到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贏。”在生態治理的基礎上,涪陵探索建設城市休閑運動公園,提升城市功能,詮釋了“兩山”轉化的生動實踐。

如今,行走在涪陵,怡人的生態畫卷映入眼帘。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蜿蜒曲折的沿江岸線處處皆景﹔創新“綠動力”,激活“綠動能”,現代化工業園區智能引擎領跑﹔城在山水間,人在畫中游,人們於城鄉間找到一方宜居之所。

放眼全國,像涪陵一樣的地方有許多。“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不少地方利用生態資源發展旅游業,老百姓的新生活有滋有味。”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利頂認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從來都不是對立面。生態環境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脫離生態保護,單純追求經濟發展是不可持續的,最后還是得為生態修復買單。

在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白銀市副市長黃寶榮看來:“生態本身就是一種經濟。要積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也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綠色產業向縱深拓展

在不破壞良好生態的前提下,實現經濟平穩發展,需要傳統產業的綠色化變革,以及新興綠色產業的有力助推。

“前段時間受疫情影響,公司原材料供應、用工成本等面臨壓力,好在政府及時出台了不少惠企政策,增強了我們發展的信心。現在公司訂單爆滿,生產線全都是滿負荷。”全國人大代表、遠景能源(江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雷說。

遠景能源是能源互聯網技術服務提供商,公司這幾年的長足進步,成為江蘇鹽城市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的生動縮影。近年來,鹽城大力培植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綠色能源體系。遠景智慧能源、金風科技、國家電投、上海電氣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先后在此落戶。“風光無限”的新能源產業,為鹽城經濟騰飛提供了強勁動能。

石油和化工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全國人大代表、鎮海煉化黨委書記呂亮功認為,發展綠色石化產業是提升實體經濟硬實力的重要突破口,“支持寧波等地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對實施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構建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積極意義。”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劉德輝也認為,要進一步提高綠色發展意識,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綠色化工可以從源頭上堵住污染的產生,從根本上減少或消除污染,滿足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好生態終將造福民生

“濕地裡的鳥類越來越多,植物也越來越茂盛了!”談到家鄉生態環境的新變化,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盤山縣太平凱地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凱很振奮。

郭凱家住盤山縣太平街道,離家不遠處就是遼河口濕地。這幾年,郭凱和鄉親們使用農機在水田裡耕種,明顯感受到土壤和水質有改善。得益於美麗鄉村建設,他們的村庄如今分外整潔、干淨。郭凱說:“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濕地更美了,也可以因地制宜,發展文體、休閑、旅游等產業。”

“美麗鄉村建設中,村容村貌已大幅改觀,這次疫情防控期間,鄉親們更加講究衛生了,也更加注重保護野生動物,將這些好習慣保持下去,相信會對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和生態文明建設有所幫助。”郭凱說。

近兩年去過不少農村調研的陳利頂委員也深有感觸:“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成效明顯!”許多地方臭水溝、垃圾山少了,綠地、花園多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在越來越多人的心中生根發芽。”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陳利頂看來,保護自然環境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生態環境改善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自然會顯著增強。不僅如此,好的生態環境也是巨大的生態財富,環境改善后,不少貧困地區開始大力發展生態產業、促進鄉村產業興旺,村民們過上了好日子。”

眼下,垃圾分類處置工作正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東城區區委書記夏林茂認為:“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到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污水、垃圾處置設施建設。5月起,《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落地實施,東城區將繼續高標准精細化做好垃圾分類這個‘關鍵小事’,為大家營造一個優美的生活環境。”

“作為環保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行政公署副盟長張利文表示,“我將繼續關注環境保護與治理,讓綠色發展的聲音更響亮更有力。”

(本報記者劉佳華、鄺西曦、黃超、左瀟參與採寫)

(責編:谷妍、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