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蔓延時 中國少年剪不斷的體育夢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璇

2020年04月21日06:1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海外疫情蔓延時 中國少年剪不斷的體育夢

起點“鳳凰城”,終點“北京”,機票查詢結果頁面上,整個5月僅有5月30日下方有數字,空蕩蕩的頁面讓紅色標注的“19095元”更加醒目。機票到6月中旬才逐漸多起來,下方顯示的價格多為9000元左右,僅為此前的零頭。但趙倫還是把目光鎖定在“5月底……”長長的省略號裡,是新冠肺炎疫情海外蔓延時,獨在異鄉的18歲少年在現實和想家情緒間的平衡與拉扯。

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簡稱MLB)密爾沃基釀酒人隊在美國亞利桑那鳳凰城的春訓基地原本熱鬧,成為釀酒人小聯盟球隊成員后,趙倫已經漸漸熟悉了這個空氣中充滿汗水味、各國語言交匯、競爭激烈的地方,但現在,原本上百人的訓練中心空得“一隻手能數的過來”——隨著疫情加重,MLB宣布揭幕戰及附屬小聯盟比賽全部推遲,3月中旬,球隊基地也隨之關閉,“僅剩健身房和康復中心開放。”球隊建議,“除正在康復訓練的球員,其他人應盡快回家。”

去年9月接受了手肘韌帶移植手術的趙倫在康復球員之列。除他外,還有不到10個因“封國”等原因未能返回的委內瑞拉隊員,孤獨空前。

去年3月,作為與密爾沃基釀酒人隊簽約的球員,他和伊健、寇永康3位中國棒球少年來到春訓基地接受更科學系統性的職業化訓練。對於從小打棒球的孩子,這是夢寐以求的機會,畢竟,美職棒大聯盟的賽場幾乎是所有棒球人心中的最高殿堂。進入小聯盟新人聯盟,則是他們通往大聯盟的第一步。

在外界看來,這算是已經推開了頂級聯賽的大門,可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他們離外界熟知的美職棒大聯盟還有多重門檻,每上一個層級都要經過一番極為激烈的競爭。投手趙倫算得上目前最被看好的中國年輕球員,因投出152公裡/小時的球,他成了國內媒體和球迷口中的“火球男”,可身處真實的競爭中,趙倫很清楚,“在美國,和我同齡的高中球員能投能打的很多,我隻能算是一分子。”他自認不是謙虛,而是清醒,甚至聽到“火球”兩個字,他也會本能地皺眉,“贊譽帶來了壓力”。在比想象困難的現實面前,“我能做的就是集中精神,專注訓練。”

去年春季,趙倫被診斷出尺骨韌帶撕裂,為避免影響職業生涯,手術是最佳選擇。從小到大,因打球傷病不少,但他還未經歷過如此復雜的手術——先從手肘部位取出撕裂的韌帶,然后再從前臂取出一段韌帶並重新放置受傷部位。約8厘米的傷疤下,是趙倫得獨自面對的一切,包括術后生活、至少長達一年的康復以及不能上場的煎熬,但想到手術能消除隱患,他反而舒了口氣,“終於解決了,希望我能盡快恢復,盡早回到賽場”。

為了復健,和其他中國小聯盟球員不同,賽季結束后回國的趙倫需要在2月初動身前往美國。當時,國內疫情已經開始蔓延,趙倫記得,抵達美國后,有幾次遇到相熟的外國朋友,在打招呼時,對方玩笑般地做出捂嘴的動作,“盡管他們解釋了是無惡意的玩笑,但還是感覺非常不舒服,也反映出他們並沒有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半個月后,海外疫情開始上揚,意識到“這不能開玩笑”的人漸漸增多,共情形成了新的默契,“以前打招呼碰拳頭,現在改成碰一下胳膊肘”。

改變無處不在。超市裡衛生紙的貨架空了、消毒物品緊俏、飲用水開始限購、公共場所豎起“辦理業務請間隔距離”的告示牌、街上有人主動戴上口罩……疫情發酵的速度,趙倫能感覺到。因此,除了一周3次到基地進行康復訓練,他基本待在宿舍裡。這讓他的中餐調料消耗特別快,而離得最近的中國超市往返一趟將近100公裡,若打車往返,大約要80美元,可趙倫坦言,打車於他們是件“奢侈”的事兒,“平常10美元夠我吃頓快餐了”。訓練時,為了省下交通費,有時在基地等大巴車等到深夜,因此,有機會去一趟中國超市,火鍋底料、生抽、老抽等都會盡量囤夠,但在這樣特殊的時刻,囤多少都很難“喂飽”一顆漂在異國他鄉想家的心。

“在永遠有人說話的空間裡聽不到母語,哪怕早已能夠用英語無障礙交流,但想說內心失意得意或者開玩笑時,找不到另一個能接住梗的人。”MLB的文章描述中國棒球少年異國追夢的狀態,2016年初到美國的吳勇豪也感受過,不同的是,當年14歲的他面對的是籃球世界的博弈。

從爺爺吳玉峰到父親吳志堅再到吳勇豪,吳家三代人把追求籃球夢的腳步從唐山走到武漢、北京、美國。但與長輩走的體制內道路不同,吳勇豪選擇的是一條全新的籃球路,從清華附中輾轉“打”到有在籃球界享有“全美第一高中”之稱的蒙特沃德學院。

在美國高中聯賽最頂尖的籃球土壤中,競爭就是日常。學校一共擁有11支男子籃球隊,憑借自己的實力,吳勇豪從三隊打入二隊並逐漸成為核心,但被教練推薦到一隊后,隊友對他並不感冒,“隊裡全是黑人球員,就我一個黃種人,在他們印象裡,黃種人打球沒什麼特點。”為了証明自己的實力,吳勇豪提出同時在一隊和二隊訓練,“二隊獲得的上場機會多一些,我就把從一隊學的東西在二隊付諸實踐”。

作為留學生球員,吳勇豪要克服的不僅是身體天賦的差距,還需要平衡好學習與籃球的關系。“如果成績出現一個D或者F就不能再碰籃球。”為了打球,吳勇豪甚至埋頭把平均為C的成績提高到A,成為優等生,理由再簡單不過,“優等生可以不上晚上7點到9點的晚自習,我得把這段時間用來訓練。”在他看來,獨自在海外打拼的目的就是打球,“絕不能讓籃球以外的東西成為打球的障礙”。為了准備比賽,吳勇豪和隊友錯過了多個假期,“別人走的時候,我在學校,別人度假回來,我還在。”直到疫情“掐斷”了賽季,吳勇豪才把憋了很久的話說出來,“媽,我太想回國了”。

3月中旬,奧蘭多的公共籃球館裡幾十個人打球,也沒人戴口罩,但在查詢機票時,吳勇豪發現“機票不好買了”。因長期關注國內的疫情消息,他知道事態不容小覷,便提醒周圍的中國留學生盡早規劃行程。3月18日,學校通知“3月20日之前所有的寄宿生必須離校”。得益於這個18歲男孩的提醒,很多同學避免了手足無措的尷尬處境。

穿著長衣、長褲,戴好口罩、防護手套,經過體溫檢測,吳勇豪登上回國的班機。他注意到,飛機上,像他一樣“全副武裝”的除了中國同胞,還有韓國乘客,“基本都是亞洲面孔”。回到祖國后,吳勇豪在隔離期間依然保持室內一天兩練,每天1萬米跑以及核心力量訓練,“我得保持狀態”,腰傷恢復后,等待他的是國家青年隊的集訓。

除了籃球場,社交媒體算是吳勇豪投入精力較多的地方。在美國期間,他便嘗試把自己的訓練、比賽視頻發到網絡上,順便為同樣想到海外打球的年輕人答疑,分享自己作為留學生球員總結的經驗和教訓。對此,媽媽一開始有些不解,“你那麼高調不好吧?”但在吳勇豪看來,“這不是為了高調,國內很多朋友宅在家裡,可能會無聊甚至焦慮,我希望用這些緩解一下他們的情緒。”沒想到,這些或精彩或搞笑的視頻廣受歡迎,短期內,他在某短視頻平台的粉絲已經漲到20萬,“私信擠爆了內存”。吳勇豪發現,越來越多的人表示,通過他喜歡上籃球,也看到了實現籃球夢的更多可能性,他意識到,自己在海外經歷的酸甜苦辣除了豐富了自己的人生外,竟有了更大的意義。

對於李伯喬而言,做飯和社交媒體都無法承載他在這個特殊時期的情緒,他在等待一個“大消息”——美國職業橄欖球大聯盟(簡稱NFL)選秀將在當地時間4月23日-25日進行,作為第一位參與2020NFL國際球員通道的中國人,李伯喬正在靜候那個走向美式橄欖球最高賽場的機會。

去年10月,NFL國際訓練營在德國科隆開練,來自全球18個國家的33位運動員展開競爭,李伯喬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受邀參加該訓練營的中國球員,因數據名列前茅,在12月官方公布的2020年度“國際球員計劃”初選9人名單中,來自中國北京的防守端鋒李伯喬赫然在列。

伴著歷史時刻前進,這既是李伯喬的機遇,也是美式橄欖球在中國“小眾”的反映。無論是趙倫、吳勇豪還是李伯喬,這些到海外追求體育夢的少年,就像是一顆顆精挑細選的種子,被放到各自領域最肥沃的土壤上,靠自己爭取開花結果的機會。這是他們共同的宿命,只是相較而言,美式橄欖球在國內發展明顯滯后,讓李伯喬更缺乏可效仿的案例。

李伯喬最早接觸的也是棒球,但高中階段,一個NFL橄欖球集錦讓他被這項運動“撞到了”。他四處搜尋美式橄欖球的消息,終於在北京找到一支業余球隊北京旋風隊,從此,他跟著一群比他大的美式橄欖球愛好者開始對這項運動的探索,“我想用這項特長走得更遠。”憑借出色的身體條件和技術,李伯喬被美國查爾斯頓大學錄取,並效力於隸屬NCAA二級聯賽的查爾斯頓金鷹隊。隨后,他得到了國家英式橄欖球跨界隊、美國室內橄欖球聯賽等機會,幫助他更新著走向夢想的履歷。

國際球員通道計劃的參與者都是百裡挑一,9個人中僅有4人能得到NFL球隊伸出的橄欖枝。1月底,李伯喬到位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的IMG學院准備接受10周“隻有橄欖球的日子”。一周6天,每天早晨6點起床,訓練、開會、上課,持續到晚上9點,回房間后還需要分析自己的訓練錄像,“沒吃一口中餐,沒說一句中文”。李伯喬覺得,像是與世隔絕的兩個月裡,他經歷的是一場不知疲倦的車輪戰,對手來自墨西哥、巴西、奧利地、德國、波蘭和澳大利亞。最緊張的時刻是“看榜”,李伯喬表示,“每天早上都會有一個PPT,上面有對每個人的評分,你有多大競爭力,一目了然”。

密集的訓練在第八周戛然而止。受疫情影響,訓練營提前兩周結束,李伯喬回到查爾斯頓等待最終成績的揭曉。查爾斯頓疫情不算嚴重,但街上的餐廳、商店也紛紛關門,李伯喬也盡量減少出門,開始了沒有家人、沒有隊友的獨居生活。為了保持狀態,李伯喬“戒了”樓下香港餐廳的叉燒飯,不會做飯的他隻能去超市買現成的熟食和沙拉,匆匆吃完就去健身房舉鐵,健身房本來已經停業,但老板還是為這個等待夢想照進現實的常客留了一扇門,“我必須保持狀態,不然隊伍選中我,我也沒有足夠准備”。

李伯喬不是不想回國,戀家的他每天都要和父母、朋友打電話。但疫情改變了NBA、MLB、NFL,甚至東京奧運會,他熟悉的一切都在疫情影響下變化著,盡管,他已經接到加拿大蒙特利爾隊的邀請,但李伯喬依然期待“大消息”揭曉的時刻,“這時候得耐得住寂寞,或許誰離得越近,被簽約的機會也許就越大呢?”

趙倫也把想回家的心思藏在喉嚨裡,初來乍到,他不願給球隊添麻煩,更不願用一個問題影響了之前的所有努力。他強迫自己學會忍耐,在地表溫度能“燙腳”的沙漠裡等一個自己最喜歡的雨天,為了讓自己獲得更多“正能量”,他守著看李景亮、張偉麗的UFC比賽,張偉麗衛冕成功的消息,成了他為數不多的朋友圈中的一條,“我也想像她一樣為國而戰”。

但因疫情原因,張偉麗賽后無奈滯留美國,比賽中無比堅韌的她竟因想家而落淚。在長達79天的海外漂泊后,4月20日,張偉麗終於啟程回家。而另一些在海外追尋體育夢的人,仍在等待各自的“啟程”。

(責編:左瑞、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