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師待遇”是道“良心考題”

2020年01月21日07:41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提高教師待遇”是道“良心考題”

率先實現教師平均工資收入高於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任教滿三十年的教師可免費乘坐公交地鐵,構建多途徑教師住房保障機制,對“名校長”最高給予100萬元獎勵……近日,杭州出台《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推行一系列助教惠教政策,為廣大教師送上了豐厚的“新春大禮包”。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杭州這次直接提出“高於”,並用上了“率先”二字,表明了杭州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的鮮明態度。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尊師重教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到了今天,教師作為社會分工體系中一項普通但意義非凡的職業,不寫“虛言”、不晃“虛槍”,從教師們最關心的現實問題入手“真真切切”為他們謀福利,“實實在在”為他們提待遇,是讓“最優秀的人才培養出最優秀的學生”教育願景實現的必備條件。

有一種聲音認為,杭州的政策不具有“推廣性”:作為東部沿海城市的杭州“財大氣粗”經濟基礎好,所以才能有為教師分更多“蛋糕”的底氣。如果放到一個欠發達地區,本身財政吃緊,又怎麼能像杭州一樣以“高薪”來支持教師工作呢?

其實,杭州的意義不在於為教師分的“蛋糕”到底有多大,而在於其政策背后透露出政府主動、真誠為教師分更多“蛋糕”的姿態與意願。“切多少”或許不能全由政府部門自己說了算,但“如何切”卻是一道徹徹底底的“良心考題”。

事實上,“提高教師待遇”絕對算不上一種新鮮的口號或提法,但長期以來,“投教育不能快速產生GDP”“教師就應該‘一簞食一瓢飲’安貧樂道而追求精神富足”的想法仍在一些地方大有市場。還有一些部門不去真抓、實抓教師待遇,卻在字面、數據上耍“小聰明”、搞“糊涂賬”,一報材料“通通合格”,一問實際“無可奈何”,這種做法顯然要不得。

可喜的是,全國已有不少省份在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推動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師傾斜上進行了探索。一些學校的教師招聘十分“火爆”,大批名校優質畢業生爭相從事基礎教育工作,這都值得稱賀。當然,助教惠教的“大禮包”放出去了,關鍵還是要看落實。要進一步加強考核監督,讓政府的庄嚴承諾通過可操作、可追溯的實施細則轉化為每一位教師“荷包”裡切實的收獲。在待遇之外,要繼續讓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通過各種渠道和多方努力,造就一大批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需求的“大國良師”。

教師是打造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教師待遇事關教育工作大局,事關全民族素質提高大計。對教育事業,無論怎麼重視都不為過,無論怎麼投入都不算多。

(本報評論員顧小立)

(責編:谷妍、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