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醫養“兩張皮”,廣西南寧市第八人民醫院——

醫院裡建起了養老院(大健康觀察·聚焦醫養結合)

記者 張雲河

2020年01月21日07: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醫院裡建起了養老院(大健康觀察·聚焦醫養結合)

護理人員正在為老年人助餐。

本報記者 張雲河攝

編者按:國家衛健委與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共同開展了“醫養結合在中國的最佳實踐”的合作項目,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醫養結合典型經驗征集推廣活動,經過各地推薦申報、專家評審和實地考察等環節,評選出200例醫養結合典型經驗。本報記者選擇了其中項目實地走訪,調研結果今起陸續刊出,以饗讀者。

涼亭,小徑,一排健身器,幾張扶手椅。陽光從樹葉縫隙間洒下來。大爺大媽們或坐在椅子上嘮家常,或在器材旁鼓搗幾下,或在路邊晒晒太陽。這不是在公園裡,而是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第八人民醫院。

這個休閑區位於醫院的東南角,旁邊有兩處互成直角的建筑,一處是神經內科和老年病學科樓,一處是醫養結合養護中心,它們共同構成南寧市第八人民醫院一個特殊的地方——醫養結合示范基地。

醫養結合,是醫療改革的一種新模式。作為南寧市第一批醫養結合試點單位,南寧市第八人民醫院醫養結合示范基地蹚出了一條新路子。醫生和護士們為老年人提供專業的醫療保障和護理服務。示范基地通過營造和諧的環境,讓入院的老年朋友感受到家的溫馨和兒女般的呵護。

老有所醫

電梯專門定制

狀況實時掌握

“醫生們的醫術,了不起,了不起!我很放心。”年過七旬的黃秀群一把拉住記者的手,不停地夸著,“這些護士娃娃們好,你看,這是她們送我的發卡,多漂亮!”抬眼瞧過去,黃秀群一頭銀發整整齊齊,幾隻粉紅色的發卡格外醒目。

黃大娘是郵局的退休職工,一輩子沒結婚。前不久她突發中風,住進神經內科和老年病學科樓的頤養病區。經過醫生護士們的精心治療,病情很快就穩定了。“我身體硬朗著呢,你別看我上了年紀,吃這一大碗米飯沒問題!”接過護士長黃麗華遞來的飯盒,黃秀群大娘說。

神經內科和老年病學科樓,是示范基地的“醫”樓。“醫”樓呈“回”字形布置,共有三層,一層是病房、大廳和重症監護室,其余兩層是標准的病房。

“醫”樓一進樓,最醒目的是紅紙上寫著福、壽二字的條幅,被懸挂在大廳正中央。每一層都布置有中國結,栽培著綠植,大廳中間的天井上懸挂著幾十把倒立的傘,紫的、白的、黃的。電梯是專門定制的,除了有大大的空間可供病床上下以外,電梯門開合都較常見的電梯慢一些,腿腳不便患者有充足時間出入電梯。

在一樓大廳半敞開式醫護辦公室的電腦裡,安裝有一個老年人智能監控安防系統。“可監控16個病房,隨時能掌握各間病房老年人的活動狀態。輸液瓶的液體如果輸完,或者遇到突發情況,我們可以立即作出反應。”黃麗華說。

按病區標准,醫院安排了神經內科、老年病科、全科醫學科3個科室10名醫生、兩名康復治療師以及30余名護士在這裡工作,引進了16艙位高壓氧艙等先進的醫療設備,還配備有中醫康復器材和1000多平方米的康復大廳。

每個月,示范基地還會安排全院性多學科醫生聯合查房兩次,保証醫療安全,讓老年患者老有所醫。

老有所養

日常照護周全

健康管理細致

對符合住院條件的老人,醫院開啟的是醫療模式。對非住院的或者達到出院標准但仍無法回家的老人,醫院開啟的則是養老模式。對有醫療依賴的老人,可以做到離院不離床、出院不回家。兩種模式並存,同時也可以互相轉換。

醫養結合養護中心的每間房子都亮堂堂的,地面也很整潔。記者走進去,鼻子使勁一吸,沒有啥特別的味道。

82歲的吳玉梅和老伴在這裡已經度過了3個年頭,夫妻倆的金婚紀念也是在養護中心慶祝的。談起對養護中心的印象,吳大娘說:“在這裡心裡踏實,安全感挺足的。”

吳大娘的兒子陳小聰說:“以前在家裡,有次爸爸的病情突然加重,差一點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后來搬到這裡,有醫生、護士照顧他們,我也就放心了。我經常來陪伴他們,兩位老人家也挺高興的。”

每個病床的患者都擁有一個獨立的藥匣,藥匣裡存著他們各自常用的藥。

養護中心有一個“健康管理屋”,裡面放著一隻大藥櫃。藥櫃旁是“留養患者服藥車”,車上每一個小方格裡都放著藥杯,標記著病床號和服藥時間。

在養老模式下,醫院提供著全面的健康知識指導。24小時都有專門的護理團隊為老人提供細心的照顧。這些日常照護服務,既包含訂餐、助餐,又包括助浴、助潔、助急。若是有醫療需求,醫生能夠及時提供門診預約診療服務。

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老齡健康處處長時峰說:“醫者仁心。就醫養結合而言,隻有錘煉孝老之仁心,才能真正做到老有所養。”

老有所樂

文娛活動精彩

志願服務溫馨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歌聲在休閑區回蕩。黃秀群是這個老年合唱團的指揮。旁邊的大爺大娘們有的拄著拐杖,有的坐著輪椅,打著拍子唱著歌。

如果天氣適宜,在每周二和每周四的下午,醫養結合示范基地會組織部分老人一起唱歌、聊天。不值班的醫生和護士們也會加入其中。逢老人過生日,醫護人員還會為他們送上鮮花和蛋糕。每年的中秋節和重陽節,醫生、護士及志願者們也會為老人唱歌、跳舞,送上節日的問候。

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陳亞敏,來這裡當志願者已經8次了。她開心地說:“我特別樂意陪伴這些爺爺奶奶們,和他們一起聊天的時光非常美好,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示范基地有休閑大廳、老年活動中心、四代同堂會客廳,設置有書畫美術區、棋牌區、休閑娛樂區、康復訓練區、健身活動區等場所。聽音樂、看電視、看電影、戶外健身、做保健操、學手語、猜謎、聊天、講故事等文娛活動精彩紛呈。一些老人還經常參與示范基地的“道德講堂”,聊聊身邊事,講講自己家的家風。

南寧市第八人民醫院副院長、廣西老齡健康和醫養結合學會副主任委員曾偉說:“自從2017年8月我院的醫養結合示范基地投入運營以來,已經陸續收住2360多名老人。我覺得,醫養結合是神聖的使命。我們醫護人員不僅要控制過度治療,對老年人勤護理、多照料、多關愛,更要為天下兒女盡孝心,讓老年人有尊嚴地老去。”

全國已有近四千家醫養結合機構(鏈接)

作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舉措,醫養結合已納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截至去年9月份,全國共有近4000家醫養結合機構,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建立簽約合作關系的超過2萬家。

“十三五”期間,國家政策支持和財政投入向居家和社區傾斜,重點發揮城鄉醫療衛生機構作用,讓老年人接受醫療服務更便捷。

2019年10月,國家衛健委同多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5個方面、15項政策措施。

一是強化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銜接。制定醫養簽約服務規范,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簽約合作。改擴建一批社區(鄉鎮)醫養結合服務設施,鼓勵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設置養老護理床位。

二是推進“放管服”改革。要求各地簡化醫養結合機構審批登記,同層級相關行政部門的流程,實行“一個窗口”辦理。

三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經認定為非營利性質的社會醫養結合機構,按規定享受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各級用於社會福利事業的彩票公益金要適當支持開展醫養結合服務。

四是優化保障政策。研究出台上門醫療衛生服務規范和收費政策。厘清“醫”“養”支付邊界,基本醫保隻能用於支付符合基本醫療保障范圍的服務費用。

五是加強隊伍建設。要求各地分級分類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明確提出,醫養結合機構中的醫務人員享有與其他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同等的職稱評定等待遇。

(王淑晨整理)

(責編:左瑞、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