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人大代表從以下幾個方面支招

記者 劉雪妮 張端

2020年01月20日07:44  來源:西安日報
 
原標題:如何才能辦好 人民滿意教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加大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力度。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加快升級標准化高中建設,繼續加強職業教育。

“教育”是今年兩會上備受關注的話題。基礎教育、素質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代表們圍繞教育話題的方方面面,暢所欲言,提出不少真知灼見。

基礎教育 釋放學業壓力 培養創新型人才

“幼兒園與中小學階段作為教育事業的基礎,承擔著為適齡兒童上好‘社會第一課’的責任。”在代表米磊看來,如何走好基礎教育這一步,已經成為我們培養與世界接軌的創新型人才,參與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的關鍵問題。“我國少年兒童競爭壓力大、課業負擔重仍然是社會普遍問題。雖然陝西不斷發布‘減負令’,不斷推進素質教育,但在升學壓力下,少年兒童課業壓力過大導致失去自由探索和培養創新精神的時間和精力。”

“創新跟自由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培養創新型人才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米磊建議從教育導向出發,以減少學生學業壓力為目標,形成有利於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政策環境。

“我建議陝西省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打破高考‘一考定終身’的局面。比如鼓勵高校自主設置包含不同專業的專業組,選考科目中隻要有一門與擬報院校專業組的科目要求一致,即滿足填報該院校專業組的科目要求,在招考政策方面充分貼近學生興趣、匹配學生能力。對高考成績採用分段賦分法,同時規定該部分成績僅佔總成績的50%,其余50%成績由學業水平測試、高校自主招生面試、在校平時成績等共同決定。類似政策已經在上海、浙江平穩落地,家長和學生都樂於接受這種新模式,而社會實踐的表現也更加証明了它的可開展性,這一舉措也值得陝西借鑒。”

米磊認為,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和不均,是教育惡性競爭與青少年負擔過重的根源。“建議陝西充實省內教育資源,同時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向其他地區流動。在政策上指導全市各中小學校組建教育集團,結合各個學校情況,將強校與弱校相搭配,組成緊密合作型、半緊密合作型、鬆散合作型等教育集團,為打破學校之間的資源壁壘打好基礎。在集團內部實行統一領導、統一管理、統一師資、統一研訓、統一考核等運行機制,讓各類教育資源在集團內實現自由流動。河北省邯鄲市教育局採取這一系列方法,建立了教育資源均衡分配的合理機制,部分弱校學生的成績得以迅速提升,學校的社會滿意度及美譽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劇場現象’愈演愈烈,一旦一個家庭開始為孩子補課增負,其他家庭為了防止自己的孩子落后,也會爭相為孩子補課,最終所有家庭選擇報名補習班、興趣班等,佔用少年兒童大量課余時間,創新探索時間大幅減少。”米磊表示,要引導家長形成重視孩子綜合素質的教育觀,營造創新型人才需要的良好社會環境。“具體來說,就是適當延長學生在校時間,減少課外負擔。建議陝西省推行中小學免費托管政策,以質量過關的素質教育代替良莠不齊的課后輔導。由學校提供豐富課程,如體育、科學、手工等興趣課程,供中小學生在放學后自由選擇參加。據我了解,河南鄭州已經全面推進中小學課后免費托管,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普遍提升。”

素質教育 推進“體教融合” 將家風理念貫穿始終

推進“素質教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兩會上,不少代表就如何提升素質教育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代表孫文文認為,要進一步推進“體教融合”,不斷提高青少年體育訓練質量和效益。

“如今體育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體教融合’也是大勢所趨。可以讓體育與教育完美融合,把體育素養滲透到教育之中,讓學生文化知識和體育精神雙豐收。”

孫文文建議,“實行體育與教育系統‘選材一體化’‘文化學習和訓練一體化’‘競賽工作一體化’等工作機制的‘體教融合’。出台更為可操作的體教融合政策,形成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的體教融合一體化選材與輸送機制。讓參加訓練的運動員能夠就近上學、競賽工作和成績資源共享,讓更多的幼兒和學生參加到體育訓練中,擴大后備人才的選材范圍,促進各個年齡段優勢競技體育項目的蓬勃發展。”

素質教育的提升需要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代表陳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人的整個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一定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家長對子女的言傳身教,是一個人一生的初始化教育,對每個人都有非常顯著的影響。”陳宏建議,從學前教育階段起,以學校教育為引導,以活動和課程為載體讓學生和家長將家訓、家風、家教的理念精髓根植於心,關於家庭教育形成一個完善的教育體系,提倡並設置專門課程,定期開展家長學校培訓、親子社會實踐活動,引起家庭關注,以促進家庭形成良好家風,使家校形成合力,讓孩子在成長中身心健康,擁有美好人生。

職業教育 前移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端口 搭建職業體驗平台

“有媒體曾發布過《95后就業觀》,調查結果顯示有54%的95后最向往的職業是網紅、主播,越來越多的新生一代對於知識、藝術、創新、科技、軍事等類型職業認識度不高。”

在省人大代表米瑩看來,“我國學生接受職業指導的時間較晚、比例較低,缺失職業學習、體驗活動及職業准備、規劃意識。我建議將職業生涯教育端口前移至基礎教育階段。”

“當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多在高等教育階段,這就導致在職業選擇的重要階段——高考志願填報期間,學生困惑較多,或是不會報,不了解自己所喜所好,或是進入大學后才發現選擇了不合適的專業,造成大學生未來職業競爭力不足。”米瑩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貫穿青少年成長的全過程,應根據青少年不同成長階段的需求來進行不同層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青少年認識自我與他人,從而更科學更健康地發展。

“我們應該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將職業生涯教育端口前移至基礎教育階段。從小學、初中開始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以定量課時進行保障,開設多種職業實驗室,以體驗為主漸漸滲透職業的感受和意識,打破‘職業教育全靠學校自覺,有條件就上,沒條件就不上’的困局。”

“另外,整合社會教育資源,搭建職業體驗平台。廣泛爭取社會和企業的支持,整合當地豐富的教育資源,統一規劃協調,為學生提供職場體驗的機會,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到企業去學習和體驗,使學生在各階段對各種職業有深刻的情感體驗。指導形成系統化課程體系,邀請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的專家,共同研制開發系統化、分層化的職業規劃教育框架,使學校的職業生涯教育課程形成完整的體系,方便學校操作。”

“在教師隊伍建設上,要配備專兼職教師隊伍。配套建立市、區、校三級生涯指導教師研訓制度,定期為教師提供具有針對性的生涯教育相關培訓和教師繼續教育服務,從而逐步打造出專業化的生涯教育教師隊伍,以保証學生接受到合格的、與時俱進的職業生涯教育。”米瑩說。

特殊教育 改善教育保障條件 保証資源教師專職化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特殊教育的重視以及特殊教育自身的發展,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已經成為孩子們享受公平教育的有力措施。

“在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 (2017-2020 年)》和《陝西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等政策的支持下,咱們陝西很多學校開始接納特殊兒童入學,而且部分學校也建設了資源教室。但特殊兒童教育還有很多提升空間。”省人大代表陳萬順告訴記者,“但目前西安普通學校專業資源教師師資還有待完善。普通學校能夠達到配備專業資源教師、能夠有專業的督導老師、普校教師能夠接受充分的專業培訓,是家長和普通學校的最主要期待。”

“融合教育的質量還要再提升。有些特殊兒童的普通教師基本上沒有經過融合教育的基本培訓,絕大多數老師對於特殊兒童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持有質疑或排斥態度。已入學的特殊兒童學業跟隨困難、入班混讀、入班就座等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陳萬順建議,要改善特殊需要兒童接受融合教育的保障條件。

“首先是盡快落實資源教師編制和配備。根據融合教育試點小學的特殊生數量,確定資源教師在崗人數,保証資源教師的專職化。其次,建議成立融合教育指導機構,負責總體督導全市特殊教育兒童的落實,建議每年組織有特殊兒童就讀的學校校長和教師 、業內特殊教育專家以及特殊兒童家長代表、進行特殊兒童教育通識培訓和研討。並盡快形成個別化融合教育體系並落實。”

“我也希望加強對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的監督與考核。開展專項督導,建立家長評價和反饋機制,以杜絕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流於形式。”陳萬順說。

(責編:左瑞、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