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親歷故事 見証輝煌歷程(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談新中國70年發展成就)

2020年01月20日07: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講述親歷故事 見証輝煌歷程(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談新中國70年發展成就)

中國人民一定能創造新輝煌

(哈薩克斯坦)克拉拉·哈菲佐娃

中國的飛速發展得益於中國共產黨的強有力領導,得益於堅定不移走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研究中國是我畢生的追求。未來,我將繼續密切關注中國發展、傳播中國文化

我在上小學時,有一次看到中國瓷器上的漢字,印象特別深刻。后來,我在兒童刊物上讀到一些關於中國風土人情的故事,從此中國走進了我的內心。

1962年,我被派到北京大學學習,和很多中國同學成為好朋友。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中文系語言班的同學呂桂珍見我經常為買不到參考書而煩惱,竟然一筆一畫手抄了一本《漢語語法》送給我,令我無比感動。這件彌足珍貴的禮物,現在被哈薩克斯坦國家檔案館永久收藏。

上世紀80年代末,哈薩克斯坦組建了第一個漢語教研室,我成為首批漢語教師。閱讀《人民日報》刊發的文章,成為我和同學們了解中國和提高中文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研究漢學幾十年,我先后任教或任職於哈薩克斯坦多所高校和哈薩克斯坦總統戰略研究所。我的研究領域涵蓋中亞與中國相關的方方面面,並在哈薩克斯坦和中國發表過多篇論文,出版了多部專著。

如今,在哈薩克斯坦及中亞地區其他國家,漢語已成為最受歡迎的外語。研究中國文化的人越來越多,買漢語參考書再也不是難事。當地民眾可以在哈薩克斯坦各大高校、孔子學院等機構學習漢語。中國為哈薩克斯坦優秀青年赴華留學提供多方面幫助。我曾經聽到有不少國家的學者感嘆:我們迎來了漢學研究的大好時機。

2019年5月,我受邀到北京參加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大,我見到了闊別50多年的中國老同學。我們徜徉在美麗的未名湖畔,回憶一起勤奮學習的舊時光。現在的北大校園非常漂亮,更加現代化了。教學樓裡配備了各種世界一流的數字化教學設備。手機、電腦等數碼設備在學生中十分普及,隨處可見的環保電動車成為校內通勤工具。師生們的精神面貌更是發生了巨大變化。當天,我碰到許多拍照留念的畢業生,他們朝氣蓬勃、自信大方,臉上洋溢著歡樂,充滿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北大校園的變化,可以看作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與進步的縮影。70多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穩步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中國的飛速發展得益於中國共產黨的強有力領導,得益於堅定不移走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相信,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一定能創造新輝煌,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作為哈薩克斯坦第一位漢學博士,研究中國是我畢生的追求。回首往昔,我生活中最美好的經歷都與中國有關。如今,我的女兒也將中國文化作為學習研究的方向。

2018年,我受聘成為哈薩克斯坦文化與體育部下屬的“文化親近中心”專家。該中心致力於推動跨文明對話與交流。文化溝通可以增加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信任,讓世界更加包容。未來,我將繼續密切關注中國發展、傳播中國文化。我相信,哈中兩國人民的友好交流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推進將更加密切,各領域合作將取得更多成果。我真誠祝願中國更加繁榮富強,祝願哈中友誼世代相傳。

(作者為哈薩克斯坦自然科學院院士,本報駐哈薩克斯坦記者周翰博採訪整理)

向世界講述美好的中國故事

(美國)潘維廉

這兩次旅程讓我發自內心地感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取得的成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這些神奇的變化讓每一位中國百姓都有所收獲。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幸福感與日俱增。中國實現的諸多進步堪稱奇跡

上世紀70年代,懷著對中國的好奇,我來到中國學習漢語。1988年,我成為廈門大學的外籍教師。

在廈大教書期間,我與學生們建立了親密的聯系。我經常邀請他們到家裡吃飯,學生們都親切地叫我老潘。在我和學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廈大的工商管理項目蓬勃發展。

工作之余,我買了一輛三輪車,帶著全家環游廈門。我經常與當地民眾交流,了解這座城市的文化和故事。我注意到,上世紀80年代末,廈門經濟和城市建設開始快速發展,同時注重保護自然生態。

1994年,我帶著妻兒自駕4萬公裡、歷時3個月,游歷了大半個中國。2019年,我再次出發,行程上萬公裡、歷時31天,探尋中國各地發生的巨大發展變化。這兩次旅程讓我發自內心地感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取得的成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這些神奇的變化讓每一位中國百姓都有所收獲。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幸福感與日俱增。

我愈發感到,中國有許多被實踐証明了的成功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學習和借鑒。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實現的諸多進步堪稱奇跡。中國在各領域開展的多項工程令世人矚目,例如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以及建成四通八達的鐵路運輸網等等。中國脫貧攻堅的決心和力度更令我印象深刻。如今,中國偏遠地區和農村的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大為改善。我訪問過一些山區,當地民眾的生活有了大幅改善,醫療衛生和教育水平明顯提高。

廈門很早就提出預測天氣狀況和空氣質量。2002年,廈門獲得了國際花園城市大賽一等獎。當時,我作為代表,講述了廈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2004年,廈門獲得“聯合國人居獎”。通過全面整體的城市規劃,廈門找到了有利於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最好方法。廈門還積極推動減少化肥和農藥在農業中的使用,加強城市綠化,減少排放。以廈門為例,可窺見中國在綠色發展方面的高度重視和強大執行力。

在中國生活的30多年裡,我堅持研究中國歷史、傾聽中國故事,並將其傳向世界。從2000年開始,我不斷著書向海外介紹中國,幫助更多中外讀者了解廈門、認識福建。我的書架上,整齊擺放著我撰寫的中英雙語版的《魅力廈門》《魅力福建》《魅力泉州》等10余本書。書裡除了文字,還有活潑生動的卡通手繪插畫,記錄了我在各地游歷的場景,這是我獨特的寫作方式。2018年12月,我的新書《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出版。該書匯集了我從1988年起寫給家人的47封信。在書中,我用有趣的故事和幽默詼諧的表達方式,呈現了我眼中中國經濟社會面貌的喜人變化。

我也利用各種機會,向世界講述美好的中國故事。2002年之后,我還在福建泉州、上海鬆江區、江蘇常州武進區參評國際花園城市金獎時積極發言。

我對廈門、對中國充滿了熱愛,中國早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我願一直做中國故事的講述者,繼續同世界分享更多精彩的中國故事。

(作者為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廈門大學教授,本報記者王海林、李欣怡採訪整理)

(責編:左瑞、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