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費漲價、收費不顯金額,春運打車貴?交通部回應

2020年01月18日08: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高速費漲價、收費不顯金額,春運打車貴?交通部回應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8日電(張旭) 2020年開年以來,部分地區“高速公路通行費畸高”“高速入口擁堵加劇”“春運打車難、打車貴”等民生熱點問題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

1月17日,交通運輸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對上述諸多問題一一進行了回應。

撤站后高速通行費漲了?

1月1日起,全國啟用新的不停車快捷收費系統,不少用戶認為收費較以前變高。

對此,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局長吳德金表示,客車收費標准在這次撤站過程中沒有調整,變化的是費額取整規則和按照實際通行路線實現精准收費。

貨車收費標准,由計重收費改為按車型收費,各個省份要重新核定貨車收費標准,要求確保在相同交通量條件下,不增加貨車通行費總體負擔,確保每一類收費車型在標准裝載狀態下的應交通行費額均不大於原計重收費的應交通行費額,實現新的收費標准對應噸位比滿載噸位至少降低10%。

吳德金表示,各地已在1月5號前全面公布了貨車收費標准,接受社會監督。交通運輸部目前要求各地開展客車和貨車收費標准的復核,重點核定客車和貨車收費標准是否達到了要求。

為何部分地區高速入口擁堵?

吳德金表示,在新系統開通的初期,特別是1日、2日存在少數省份或者部分收費站系統運行不穩定的情況,也出現了進出口車道收費的速度慢,CPC卡識別慢、CPC卡不識別,費用計算異常等情況,對用戶出行造成不便。

交通運輸部為此成立了技術保障小組,組織技術骨干團隊對基礎薄弱和運行不穩定的省份,開展指導和幫扶。

據不完全統計,各地排查並解決了出入口車道的問題,升級車道系統軟件200余次,升級和優化費率計算模塊800余次,調優客戶服務的App和短信小程序30余次,為客戶及時准確地推送消費信息。

吳德金介紹,近期,已經部署各地開展清零行動,對系統運行進行再排查梳理,爭取在春節前全面完成所有問題的整改,推動系統運行逐步全面向好,切實服務公眾出行。

走高速為何多次收到扣費短信?

針對有車主反映,通行一次高速公路會收到多次扣費短信的問題,吳德金表示,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后,高速公路通過ETC門架系統進行精確計費。

車輛每經過一個龍門架,系統就會相應計費,即分段收費,這些計費按照原計劃本應形成一個全程的完整扣費賬單后,再通過短信或APP推送給車主。

目前由於系統切換前期不穩定,有些系統將本應合並一次推送的賬單分路段推送。針對這個問題,交通運輸部已要求各地嚴格按照技術方案要求,完善信息推送系統設置,讓公眾准確及時獲知相關信息。

ETC出口為何不顯示收費金額?

關於ETC車道出口不顯示全程費用的問題,吳德金介紹,目前人工收費車道的出口是顯示全程費用的。

“新的聯網收費系統是一個離線系統,在ETC車道出口計算全程通行費用,需要從沿途的每個ETC門架系統中調用該車的通行計費記錄,計算時間大於車輛通過ETC車道的時間。”吳德金說。

按照“通行優先”的原則,新的聯網收費系統通過短信和App查詢進行告知。但切換的初期,兩種方式落實的都不太好。

對此,交通運輸部已印發通知,部署各地嚴格按照技術方案,及時落實短信推送賬單和APP查詢工作,保障公眾及時獲知通行費額。

“同時,我們也根據廣大車主對出口顯示費用的要求,組織力量,研究制定了費用顯示的技術方案。下一步,加快推動相關工作,爭取盡快實施。”吳德金說。

解決春運打車難、打車貴有何措施?

春運期間打車難、價格高是很多大中城市都會面臨的問題。滴滴13日公布的平台數據預測顯示,2020年1月21日至2月3日(農歷廿七至正月初十),全國平均打車成功率將下降16%。其中,1月24日至1月26日(農歷除夕至正月初二)、1月31日(正月初七),將是打車最難的4天。

對此,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司長徐亞華表示,通過多種措施的實施可使"打車難"問題得到一定緩解。

一是增加運力供給,加大公共交通供給,特別是機場、火車站、汽車客運站等交通樞紐的運力供給,提高發車頻率,延長運營時間,合理開通夜班車,引導社會公眾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二是加強綜合協調。指導各地加強對春運高峰期城市主要交通樞紐旅客運輸的綜合協調,推動中轉換乘信息共享,構建高效便捷的集疏運體系,提升運輸組織效率。

三是加強信息發布。向旅客提供各種運輸方式的信息,讓旅客有更多的出行選擇。

四是加強出租車組織調度。通過各個地方的出租車調度系統及網約車的平台,對客流集中的地方加強出租車的運力調度。

徐亞華表示,盡管採取多種措施,但局部地區、個別時段出現的打車難問題不可避免,請公眾予以理解。此外,春節期間,出租車駕駛員放棄休息的時間堅持工作,應該有合理的收入回報,合理調整出租車運價合理合法,可更好地調動出租車駕駛員的積極性,提供更好的服務。

徐亞華同時呼吁大家更多的選擇公共交通這種綠色的出行方式,共同營造良好的城市交通環境。(完)

(責編:左瑞、谷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