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淘氣,當心氣道異物窒息

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關鍵時刻可救命

記者 楊蔚然 通訊員 田朗 張璟茗  

2020年01月14日12:53  來源:長沙晚報
 
原標題:家有小淘氣,當心氣道異物窒息

編者按

昨日是2020年寒假第一天,春節的腳步也越來越近,這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光,也是意外傷害高發的時間。家裡的“小淘氣”不慎被異物卡住氣道怎麼辦?“熊孩子”因燃放煙花不當等意外事故傷了眼睛怎麼緊急處理?“小吃貨”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嘴,一個寒假體重創新高怎麼辦?“小磨蹭”完全沒有時間概念,作業拖到開學都寫不完,為此還鬧出親子矛盾怎麼辦?從今日起,長沙晚報健康版推出“健康過寒假”系列報道,請各大醫院兒科、心理科等專家,就家長的這些“怎麼辦”給出具體解決方案,敬請關注。

在我國,每年因吞咽異物或氣道異物梗阻等引起意外窒息死亡的兒童超過3000名。氣道異物造成窒息,是3歲內兒童非故意傷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1∼2歲幼兒為高發人群,男童佔三分之二。

“每逢假期和春節,是兒童氣道異物的高發期。”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兒科副主任曠壽金教授表示,眼下正是購買年貨時,家裡滿桌的糖果、瓜子、花生等,對於小吃貨來說是開心的,卻也可能是致命的!春節臨近,家長要特別警惕兒童氣道異物事件的發生。

1 病例

20余天,湘雅三醫院接診氣道異物患兒近10例

記者採訪了解到,2019年12月下旬至今,僅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就接診了近10例氣道異物患兒。

上周五6時左右,岳麓區李姓家長抱著一個不滿兩歲的孩子焦急地跑進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兒科,孩子咳嗽不止、喘息、呼吸急促。經過詢問,接診醫生初步診斷為支氣管異物,緊急完善術前相關檢查后,醫生用支氣管鏡檢查証實,一粒花生米堵住了患兒右主支氣管,隨后用鉗夾順利將其取出。

去年12月至今,該院兒科連續收治多名氣道異物梗阻患兒。3個月的瀟瀟(文中患兒均為化名)近期因反復咳嗽入院,門診曾輸液3次,每次2∼4天治療后仍咳嗽,胸片和肺部CT考慮肺部感染,氣管鏡檢查結果發現其右肺下葉可見一塊白色棉絮。

8個月的天天,近期持續嗆咳,家長自述1月前寶寶進食骨頭粥后出現呼吸困難、口唇發紺、嘔吐,急性症狀緩解后,又出現反復咳嗽、發熱,症狀逐漸加重並出現呼吸困難而就診,肺部CT提示其右主支氣管分叉處有一塊小骨頭。

6歲的文文,吹肥皂泡玩耍時不慎將玩具部件吸入氣道,當時嗆咳明顯,無呼吸困難,數小時后症狀緩解,此后反復咳嗽、咳痰,最終醫生從其氣道裡取出1枚口哨。

2 數據

氣管異物中帶殼食物佔三分之二,患兒最小的剛滿月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兒科近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氣道異物種類繁多:果仁49例,其中花生最多(32例),其次板栗7例,其他包含鬆子、核桃、南瓜子、葵花子、腰果、葡萄等﹔果殼6例,包括葵花子殼、西瓜子殼、南瓜子殼等﹔果核2例,分別為楊梅核、杏仁核﹔豆類4例,包括黃豆、青豆、豌豆﹔其他為碎骨頭4例、口哨3例、筆帽3例、塑料薄膜2例、魚刺2例。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異物,包括玩具珠子、氣球碎片、炒米、奶糖、縫衣針、螺絲釘、牙簽、口哨、塑料貼圖、魚鉤、發夾、拉鏈、長命鎖等。”曠壽金介紹,學齡兒童阻塞氣管的異物以圓珠筆帽、口哨多見。

從患兒年齡段來看,最小的隻有1個月,吞咽了棉紙﹔最大的13歲,為花生米阻塞氣管。1歲以內的共19例,吞咽棉紙7例,碎骨頭4例,葡萄3例,米飯5例。1∼3歲的56例,尤其是1∼2歲居多(42例),3∼6歲的9例,大於6歲的13例。

統計結果顯示,這些卡在孩子氣管的異物中,花生、瓜子、豆類及帶殼食物佔三分之二,花生米居首位,佔40%以上﹔排在第二位的是瓜子﹔第三位是豆類。吞咽異物或氣道異物梗阻事件,集中發生在3歲以下兒童,男童佔三分之二。

3 預防

家長注意五點,防范小兒氣道異物傷害

“防止氣道異物窒息最重要的是及時救治,若異物完全堵塞氣管,超過4分鐘便會危及生命。”曠壽金介紹,氣道異物的臨床表現存在多樣性,相當部分異物吸入后臨床表現並不典型。

典型的臨床表現為:第一期是異物進入期,異物經過聲門進入氣管、支氣管時,立即引起劇烈咳嗽及憋氣,甚至窒息,隨異物深入,症狀可緩解﹔第二期為安靜期,異物停留在氣管或支氣管內一段時間,可無症狀或僅有輕微咳嗽及喘鳴,特別是異物較小且停留在小支氣管內時,可無任何症狀﹔第三期為刺激與炎症期,異物刺激局部黏膜產生炎性反應,並可合並細菌等病原感染,引起反復發熱、咳喘、痰多等症狀﹔第四期並發症期,可合並支氣管炎、肺炎、肺氣腫、肺不張,氣胸、縱膈或皮下氣腫、肺膿腫、咯血、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

臨床表現若不典型,易引起誤診及漏診,異物不及時取出,堵塞主氣道的話,可危及生命。

曠壽金提醒家長注意以下5點防范小兒氣道異物傷害:不讓孩子養成口含玩物的習慣,發現后及時制止和引導﹔不要給3歲以下兒童吃帶殼食物,如瓜子、花生、豆類等﹔在孩子吃東西時,不要驚嚇或打罵孩子,食物盡可能搗爛、碾碎﹔讓孩子養成認真吃飯的習慣,不可邊玩邊吃﹔孩子哭鬧時,不可往孩子口中塞食物,尤其是瓜子和花生米等堅果類食物,避免異物瞬間隨氣流進入氣道。

4 急救

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可解除氣道異物梗阻

“一旦異物進入氣管是很難自然咳出的,家長也不要用手指或器械掏,以免使異物越陷越深。”曠壽金強調,當孩子發生異物嗆入氣道時,家長不可驚慌,應先清除鼻腔、口腔內的嘔吐物或食物殘渣,然后緊急施救。

海姆立克法是解除氣道異物梗阻的急救方法,自1974年推廣以來,已拯救了逾10萬人的生命。

對於清醒的、1歲以上的兒童(成人),可採用上腹部沖擊法即海姆立克急救法,一手握空心拳,拳面朝內,放在肚臍上兩橫指的位置,給患者一個向內向上的沖擊力。

氣道梗阻、失去反應的兒童(成人),可將其置於平臥位,實施心肺復蘇,從胸外按壓開始,每按壓30次,檢查口腔是否有異物排出,如果有,則小心清除﹔如果沒有,則人工呼吸2次。如此反復,直到急救人員到達。

對於清醒的、1歲以下的嬰兒,不能使用腹部沖擊手法,因為這個年齡的嬰兒,其肝臟還有部分裸露在肋骨下面,容易受損,而應採用雙指胸部(胸部正中,乳頭連線下緣)沖擊與掌跟在嬰兒背部拍擊相結合的方式。背部拍擊5次,再胸部按壓沖擊5次,交替進行,直到異物排出。

(責編:左瑞、谷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