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為進一步講好秦嶺故事、挖掘傳承和保護秦嶺文化,展示美麗中國建設的秦嶺畫卷。2024年11月28日,人民網陝西頻道聯合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局發起“詩畫秦嶺”網絡攝影展活動,共計收到174組、351幅攝影作品。

《終南山》組圖 作者:張穎

       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秋月》宋·程顥[詳細]
  • 《秦嶺北麓之秋/冬》作者:李杰/
  • 《秦嶺北麓之秋/冬》作者:李杰/

《秦嶺北麓之秋/冬》組圖 作者:李杰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長安望秋》唐·杜牧”[詳細]
  • 《秦嶺北麓之秋/冬》組圖
  • 《秦嶺北麓之秋/冬》組圖

《秦嶺雲海小島》組圖 作者:王慶睿

       “故鄉欲望知何在,惟有雲花遠近蒸。”——《秦嶺》清·馬繼華[詳細]
  • 《秦嶺雲海小島》組圖/
  • 《秦嶺雲海小島》組圖/

《終南雲霧》組圖 作者:於勇會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終南山》唐·王維[詳細]
  • 《終南雲霧》組圖/
  • 《終南雲霧》組圖/

《長安印象》 作者:馮生

       “試登秦嶺望秦川,遙憶青門春可憐”——《送新安張少府歸秦中》唐·孟浩然[詳細]
  • 《長安印象》/

《落葉知秋 微風徐來》組圖 作者:薛埡琦

       “秦嶺秋風我去時”——《藍橋驛見元九詩》白居易 [詳細]
  • 張凌雲:寫在黃土地上的青春贊歌
  • 張凌雲:寫在黃土地上的青春贊歌

《組圖》 作者:袁根

       帶雪復銜春,橫天佔半秦。勢奇看不定,景變寫難真。洞遠皆通岳,川多更有神。白雲幽絕處,自古屬樵人。——《終南山》唐·張喬[詳細]
  • 《組圖》
  • 《組圖》

《南五台》組圖 作者:唐豆豆

       “試登秦嶺望秦川,遙憶青門春可憐。”——《送新安張少府歸秦中(一題作越中送人歸秦中)》唐·孟浩然[詳細]
  • 《南五台》組圖/
  • 《南五台》組圖/

《雲海仙境奇觀》組圖 作者:王文麗

       “我上秦嶺南,君直樞星北秦嶺高崔嵬,商山好顏色。”——《酬樂天書懷見寄》唐·元稹[詳細]
  • 《雲海仙境奇觀》組圖/
  • 《雲海仙境奇觀》組圖/

《終南山居圖》 作者:尚金陵

       “策杖溪邊。倚杖峰前。望瓊林、玉樹森然。誰家殘雪,何處孤煙。向一溪橋,一茅店,一漁船。別般天地,新樣山川。喚家僮、訪鶴尋猿。”——《行香子·雪后閑眺》宋·汪莘 [詳細]
  • 《終南山居圖》/
  • 《終南山居圖》/

《終南山南五台望秦川》 作者:王慶睿

       “試登秦嶺望秦川,遙憶青門春可憐。” ——《送新安張少府歸秦中》唐·孟浩然[詳細]
  • 《終南山南五台望秦川》/

《彩林斑斕曲徑幽》 作者:鄒愛國

       “安得青山路,化為平地行”——《過秦嶺》唐·孟貫[詳細]
  • 《彩林斑斕曲徑幽》/

《冰晶頂》組圖 作者:王晨

       我上秦嶺南,君直樞星北。——《酬樂天書懷見寄》元稹[詳細]
  • 《冰晶頂》組圖/
  • 《冰晶頂》組圖/

《翠華山之秋》組圖 作者:於勇會

       “終朝異五岳,列翠滿長安。——《終南山》王貞白[詳細]
  • 《翠華山之秋》組圖/
  • 《翠華山之秋》組圖/

《雲橫秦嶺》組圖 作者:楊凱

       白雲兼似雪,清晝乍生寒。九陌峰如墜,千門翠可圍。——《望終南》唐·竇牟[詳細]
  • 《雲橫秦嶺》組圖/
  • 《雲橫秦嶺》組圖/

《雲起輞川》 作者:郭波濤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終南別業》唐·王維[詳細]
  • 《雲起輞川》/

《經出終南》組圖 作者:陳麗華

       “此台一覽秦川小,不待傳經意已空”——《授經台》宋·蘇軾[詳細]
  • 《經出終南》/
  • 《經出終南》/

《五彩畫卷》 作者:朱立榮

       自古惟聞棠棣詠,后人多感紫荊回。——《詠紫荊花》宋·舒岳祥[詳細]
  • 《五彩畫卷》/

《秦嶺銀河》 作者:馮生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唐·李白[詳細]
  • 《秦嶺銀河》/

《家園》 作者:朱立榮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過故人庄》唐·孟浩然[詳細]
  • 《家園》/

《終南積雪》組圖 作者:郭西安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終南望余雪》唐·祖詠[詳細]
  • 《終南積雪》/
  • 《終南積雪》/

《車經秦嶺》 作者:王慶睿

       群峰起伏掀天浪,車陣盤旋入海龍。——近現代·吳金水[詳細]
  • 《車經秦嶺》/

《長安太乙峪翠華山》 作者:李龍盛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終南山》唐·王維[詳細]
  • 《長安太乙峪翠華山》/

《玉山風景》組圖 作者:馬曉毅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錦瑟》唐·李商隱[詳細]
  • 《玉山風景》組圖/
  • 《玉山風景》組圖/

《秦嶺雲屏:銀白世界裡的色彩詩篇》組圖 作者:萬力強

       尋幽遠出潼川上,幾處煙村鎖白雲。——《秦嶺雲屏》淡文遠[詳細]
  • 《秦嶺雲屏:銀白世界裡的色彩詩篇》組圖/
  • 《秦嶺雲屏:銀白世界裡的色彩詩篇》組圖/

《遙望山巔》 作者:楊凱

       終南與清都,煙雨遙相通。——李商隱《李肱所遺畫鬆詩書兩紙得四十韻》[詳細]
  • 《遙望山巔》/

《連接之橋》組圖 作者:於勇會

       標奇聳峻壯長安,影入千門萬戶寒。徒自倚天生氣色,塵中誰為舉頭看。——《終南山》唐·林寬[詳細]
  • 《連接之橋》組圖/

《巉峰晚嵐》 作者:胡璐嘉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終南山》唐·王維[詳細]
  • 《巉峰晚嵐》/

《太白山》 作者:王晨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登太白峰》唐·李白[詳細]
  • 《太白山》/

《鳳縣連雲棧道》作者:胡興波

       “緣谷七百裡,往來秦蜀通。浮梁一長嘯,驚雲入澗中”。“連雲棧道峻如何峭壁森立勢嵯峨”。“昔時奇險區,今日康庄路”。——《棧道連雲》清·田澍[詳細]
  • 《鳳縣連雲棧道》/

《半山紅葉半山雪》組圖 作者:於勇會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望終南余雪》唐·祖詠[詳細]
  • 《半山紅葉半山雪》組圖/
  • 《半山紅葉半山雪》組圖/

《秦嶺雪景》組圖 作者:馬曉毅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終南望余雪》唐·祖詠[詳細]
  • 《秦嶺雪景》組圖/
  • 《秦嶺雪景》組圖/

《秦嶺雲海》 作者:馮生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終南山》唐·王維[詳細]
  • 《秦嶺雲海》/

《清江染翠》組圖 作者:王澤文

       “溪水無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湲一夜聲。”——《過分水嶺》唐·溫庭筠[詳細]
  • 《清江染翠》組圖/
  • 《清江染翠》組圖/

《玄都壇》 作者:李呼玲

       “屋前太古玄都壇,青石漠漠常風寒。”——《玄都壇歌寄元逸人》唐·杜甫[詳細]
  • 《玄都壇》/

《秋染王順山》 作者:郭波濤

       “天下名山此獨奇,望中風景畫中詩”——《玉山並秀》明·劉璣[詳細]
  • 《秋染王順山》/

《列式水羚家族》 作者:何萬源

       屏峙青山翠色新,晴嵐一帶橫斜曛。——《秦嶺雲屏》唐·淡文遠[詳細]
  • 《列式水羚家族》/

《紫荊花海》組圖 作者:姜豪

       雜英紛已積,含芳獨暮春。還如故園樹,忽憶故園人。——《見紫荊花》唐·韋應物[詳細]
  • 《紫荊花海》組圖/
  • 《紫荊花海》組圖/

《楊庄 秋天的童話》 作者:劉黎雁

       見此原野秀,始知造化偏。山村不假陰,流水自雨田。——唐·孟郊[詳細]
  • 《楊庄

《詩韻藍橋》組圖 作者:薛楠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每到驛亭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藍橋驛見元九詩》唐·白居易[詳細]
  • 《終南雲霧》組圖/
  • 《終南雲霧》組圖/

《秦嶺絕境》 作者:馮生

       “回步忽山盡,萬緣從此生。”——《題雲際寺上方》唐·盧綸[詳細]
  • 《秦嶺絕境》/

《組圖》 作者:陳莉莉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唐·白居易《藍橋驛見元九詩》[詳細]
  • 《組圖》/
  • 《組圖》/

《秦嶺四季》組圖 作者:李新波

       秦嶺高崔嵬,商山好顏色。——元稹《酬樂天書懷見寄》[詳細]
  • 《秦嶺四季》組圖/
  • 《秦嶺四季》組圖/

《雲海仙境》 作者:杜文生

       “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雲起,天際自舒卷。”——《望終南寄紫閣隱者》唐·李白[詳細]
  • 《雲海仙境》/

《雪后雲海》 作者:馮生

       “諸峰皆青翠,秦嶺獨不開。”——《終南雲際精舍尋法澄上人不遇歸高冠東潭》唐.岑參[詳細]
  • 《雪后雲海》/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作者:李龍盛

       “南嶺見秋雪,千門生早寒。”——《終南秋雪》唐·劉禹錫[詳細]
  •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金潭嶺》 作者:白寶東

       “古今傳此嶺,高下勢崢嶸。安得青山路,化為平地行。”——《過秦嶺》唐·孟貫[詳細]
  • 《金潭嶺》/

《秦嶺明月》 作者:王慶睿

       如何學得崔重易,吟嘯終南明月中。——宋·文同《北樓晚晴望秦嶺》[詳細]
  • 《終南雲霧》組圖/

《終南望余雪》 作者:張雨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終南望余雪》唐·祖詠[詳細]
  • 《終南望余雪》/
  • 《終南望余雪》/

《太乙近天都》 作者:王宏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終南山》唐·王維[詳細]
  • 《太乙近天都》/

《冬季朱雀》組圖 作者:李明海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登太白峰》唐·李白[詳細]
  • 《冬季朱雀》/
  • 《冬季朱雀》/

《冬瀑冰潭》組圖 作者:呂瑞雪

       寒色冥冥下岩壑,千峰萬峰雪初落。瀑布無聲溪澗凍,紅樹微茫敞孤閣。---《題趙澄仿王右丞群峰飛雪圖》清·王士禎[詳細]
  • 《冬瀑冰潭》/
  • 《冬瀑冰潭》/

《秋色》組圖 作者:朱永全

       “雲天收夏色,木動秋葉聲。”——《立秋》劉言史[詳細]
  • 《秋色》/

《雄偉壯觀》 作者:朱永全

       秦山奔放競東走,大氣莽莽青嵯峨。——《秦嶺》清·譚嗣同[詳細]
  • 《雄偉壯觀》/

《藍關圖》組圖 作者:衛慧惠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詳細]
  • 《藍關圖》/

《秀麗秦嶺》 作者:馮生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唐·王維[詳細]
  • 《秀麗秦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