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陝西師范大學校黨委書記甘暉、校長房喻收到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志的親筆信,溫家寶在信中希望教師教學要“用情、用心、用功,重啟、重思、重能”。
去年11月13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受溫家寶同志委托,分別向甘暉書記、房喻校長贈送了《溫家寶談教育》一書,溫家寶同志在扉頁上親筆題寫了贈言。收到贈書后,甘暉書記、房喻校長於去年年底向溫家寶同志致信,表達了感謝之情,並向溫家寶同志匯報了學校的相關工作,前不久,收到了溫家寶同志的親筆回信。 【詳細】
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抵達西安,根據行程安排,他們一行將參觀秦始皇兵馬俑並登上城牆,感受千年古都的魅力。記者整理發現,這些年,美國的政要和明星們,來過西安的人還真不少。
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后有200多個國家元首以及領導人訪問過西安,包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法國前總統希拉克、薩科奇,俄羅斯總統普京,比利時國王和王后,西班牙國王和王后,瑞典國王和王后,加拿大前總理克雷蒂安等。 【詳細】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展璞計劃”陝西省項目管理人員及高校師資培訓班開班儀式26日在西北大學舉行,到2016年,陝西將有千名女村官分批參加培訓。該計劃是由民政部與李嘉誠基金會聯合發起,中組部和全國婦聯支持的一項公益項目。
“展璞計劃”-農村小區發展項目暨村女“兩委”和基層民政干部能力建設項目,由李嘉誠基金會捐資人民幣2000萬元,民政部按比例配套,實施期限為2013年至2016年。
按照計劃,項目將對湖南、廣東、廣西、陝西、新疆等5省區的3800名村“兩委”正副職女干部和500名基層民政干部進行培訓。 【詳細】
兒子病故,寶雞一名七旬老人欲養羊給孫子掙學費,不想買回的羊羔生病奄奄一息。老人情急之下給羊羔做人工呼吸,雖未能救活羊羔,但這一幕被其鄰居拍照發到網上后,引起眾人關注,有網友表示要幫老人一把。
3月24日,騰訊微博裡一組“老人給羊羔做人工呼吸”的照片迅速傳播開來。照片中,一位衣著朴素的老人,緊抱奄奄一息的羊羔,顯得異常傷心。發這組照片的網友署名“林世有”。隨后,眾多網友紛紛轉發這組照片,並表示被這張超有愛的照片感動得流淚。 【詳細】
日前,某網站發起70個城市700位專業吃貨,組成吃貨自媒體聯盟,選出中國100家最好吃的餐廳,涵蓋八大菜系和有影響的其他菜系。在長長的榜單中,陝西景德泡饃排全榜首位,西安飯庄排13,三原老黃家西安店排49,劉紀孝臘牛羊肉排54,杠子褲帶面餐館排58,王魁肉夾饃排68。作為美食之都的大陝西,居然才上榜6家,很多網友表示不服!
雖然陝西有6家店入選“中國100家最好吃的餐廳”,但有網友感覺這個評選不太靠譜,好幾家上榜的陝西餐廳都沒聽過。網友“傻乎乎的托尼傻乎乎的笑”稱,同樣的菜品,很多店都可以秒殺上榜的這些店。 【詳細】
近日,洛南縣三要鎮楊村64歲農婦趙民秀養的一隻母雞產下一枚194克的巨蛋,村民看了都連連稱奇。
27日,在趙民秀家,記者見到了這枚巨蛋:長約10厘米,寬約6厘米,蛋殼黃褐色。與普通雞蛋不同的是,蛋殼上長有許多顆粒狀突起,中間也有一圈突起,蛋殼比正常雞蛋要薄很多,有一些肉眼可見的細細裂紋,放在電子稱上一稱,顯示為194克,而正常雞蛋一般為50多克,這隻巨蛋快抵上4隻正常雞蛋的重量。 【詳細】
殘疾人叫姜小超,今年36歲,是安徽阜陽太和縣趙廟鎮姜庄村人。6歲時因患小兒麻痺症,導致雙腿失去行走能力,9歲的時候,父親在煤礦意外事故中不幸死亡,13歲時,他依靠一副板車車輪,開始外出乞討維持生計。
百度百科對姜小超的介紹是“無腿超人、車輪上的義工”。雖然靠乞討生活,但姜小超積極向上,“別人幫助過我,我也要幫助別人”。就這樣,姜小超靠乞討來的錢做公益,一向樂善好施的他已經在公益之路上走過了20多個春秋。他的座右銘是“乞討是我的生存之路,助人是我的精神支柱。”網上關於他在各地做公益的報道比比皆是。 【詳細】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海內外的炎黃子孫幾乎都能脫口誦出《百家姓》裡的這句開篇之語,不過,除了這些記載的姓氏外,還有很多姓氏少見而且特別。近日,西部網盤點了陝西“第五”、“叱干”、“夜”等稀有姓氏,引起網友對“大熊貓姓氏”的關注,在扶風縣杏林鎮浪店村大多數村民姓氏為“醋”,這個罕有的姓氏可是村上第一大姓,對此,記者進行了探訪。
3月27日,記者輾轉趕到扶風縣杏林鎮浪店村採訪,談到村子裡大部分村民姓“醋”時,浪店村村民醋紅軍打趣說:“確實,我們村有很多人姓醋,我就姓醋,我以前還做過醋,很多人誤以為我們的姓氏與醋有關,其實我們‘醋’姓的淵源跟醋沒有關系,是另有說法的。” 【詳細】
“桐葉封弟”“秦晉之好”“三家分晉”這些典故您知道嗎?28日,國寶級文物“侯馬盟書”在秦陵博物院開始展出,從這件文物上我們可以探尋以上典故的淵源。據悉,本次展出有來自山西、河南等地精選的152件(組)三晉精品文物。展覽從3月28日開始,至6月28日結束。
據秦陵博物院陳列部負責此次展覽策劃的張寧介紹,1965年在山西侯馬晉國遺址出土了大量盟誓辭文玉石片,稱為“侯馬盟書”。盟書又叫載書,是古人為某些重要的事件舉行集會,並制定的共同遵守的公約。迄今發現的盟書共有5000余件,可辨識文字的有600余件。 【詳細】